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 诉前成功化解“双减政策”影响下的255件退费纠纷案例 【基本案情】受“双减政策”影响,同安区内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业务缩减,其中该区两家知名教培机构因资金周转问题于2021年8月停止授课。次月起,陆续有284名学员因退费纠纷诉至法院,涉案总金额达400余万元。部分学员因与培训机构协商未果,通过信访投诉、网络舆论等渠道维权,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热点。 【调解过程】涉“双减”政策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涉及当事人多、社会关注度高,若处理不善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舆情风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安区人民法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和镇街等相关单位进行矛盾排查、信息统计、资产稳控以及诉讼代表推选,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特邀调解员组成工作专班,快速梳理案情,精准因案施策,区分普通班和承诺班、已完课和未完课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退费方案,实现家长之间、机构与家长之间的利益平衡。最终,诉前高效化解纠纷255件,涉及金额215.2万元,平均调解时间仅12天。 【典型意义】由于教育培训机构多数采用轻资产经营模式,内部股权结构复杂,学员与员工后续维权困难重重,容易引发信访和舆情风险。“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安区人民法院及时对矛盾苗头和涉稳风险进行提示预警,积极会同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单位摸排矛盾、制定预案、协同稳控。依托党委领导下的诉非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快速妥善化解一批涉“双减”政策群体性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该系列纠纷的高效化解,既是诉非联动中心整合资源、联动调解的成功范例,也是法院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