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即将停售保险都是“宝”吗?保险业务员推销时爱打“停售牌”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记者 杨剑峰人气:197次 发布时间:2009-07-29 00:00:00    分享到:
“上个月有位保险业务员说一款分红险快停售了,让我早点购买,不然错过了很可惜。可是我不知购买这种即将停售的保险产品是否划算?”昨日市民陈先生向记者这样询问。停售的保险是否都是“宝”,值得我们去“淘”吗?十几款保险停售

  昨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部分保险公司在榕停售了万能险,近期个别寿险公司又停售了两款分红保险,今年初以来加入停售行列的保险产品已达十几款,主要是分红型两全保险、万能险和返还型重疾险。

  昨日太平洋人寿福州分公司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公司5月份停售了一款“岁岁登高”的分红险,近期又停售了一款“鸿福年年”的分红险。停售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品性价比高,返还给付比例高。据其介绍,太平洋公司于2007年12月登陆A股市场后,为回馈客户随后特别推出鸿福年年两全分红保险。其给付比例较高,客户可以终身享有生存金两年一返,给付比例为基本保险金额的18%。如基本保险金额2万元,客户30岁年缴保费28320元,选择5年缴清,那么从第二个保单年度每两年可领取3600元生存金,直至终身。这位经理告诉记者,该款产品上市后受到客户青睐,仅福州地区一年保费收入就达1亿多元。

  在此之前,国内部分保险公司纷纷停售了万能险:今年3月25日起,华泰人寿公司停售了旗下万能险产品——财智人生;4月1日起,泰康人寿公司停售旗下万能险产品——卓越财富2007终身寿险 (万能型)。据介绍,万能险主要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国债、定向募集债券等与银行利率密切相关的产品,随着去年利率的持续下调,万能险的投资收益率也跟着下降。停售有多种原因

  针对保险产品纷纷停售的情形,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产品停售原因有多种。

  一是产品正常的升级换代,有些产品推出后不适合客户需求,缺乏竞争力,因此推出升级产品替代旧产品;二是保险公司利差出现倒挂,如上世纪90年代,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较高,当时一些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高达8.8%,后来持续降息催生了利差倒挂现象,即预定利率高出定期存款利率,这加大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失,于是保险公司纷纷停售了高预定利率产品;三是一些健康险退市与其高赔付率有关。健康保险的精算基础是疾病发生概率和疾病发生费用支出,由于缺乏经验和数据,有些产品推向市场后发现赔付率很高,如原先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由于赔付率高出现亏损,因此保险公司停售;四是按监管部门的要求停售,如2003年保监会要求健康险不能兼有分红功能,当年7月份在榕各寿险公司纷纷停售了各自的分红健康险,随后推出了替代品,即分红险可另行附加健康险。停售产品都是“宝”?

  记者了解到,在保险公司将要停售产品时,保险代理人往往都会打出“停售牌”,向客户声称“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要买就得赶紧买。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停售的保险产品是否值得购买要看情况而定。如上世纪一些寿险保单,当时由于存款利率很高,因而保单预定利率很高,后面降息了出现利差倒挂,保险公司卖这种产品等于贴钱,因而这种即将停售的产品就值得购买。

  不过如果属于保险公司正常升级换代的产品,就不必急着购买。如有些产品推出后没有市场,保险公司就会停售。又如去年股市单边下跌,投连险净值大幅下跌,一些地区出现投连险退保潮。在榕部分保险公司也停售了投连险中激进型账户,因此这类即将停售的产品就不必买。

  中国人寿福州分公司个险销售部负责人吴经理表示,即使有些停售产品短期看起来合算,但长期不一定划算。如寿险保单大多是长期保单,其预定利率较高,在低利息环境下觉得合算,如果今后持续加息,当银行利息明显高出预定利率时,就会觉得不合算。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阚小冬表示,新《保险法》将从10月1日开始实施。新法加大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力度,一些保险责任范围将扩大。届时寿险公司会按新规定进行条款修订,并可能推出新重疾险等产品。由于保障范围相对更广,因而新产品将更好些。

  阚教授表示,即使有些即将停售的保险产品性价比不错,但客户关键要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保险产品,而不能觉得划算就盲目投保。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