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下半年投资理财机会在哪里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人气:668次 发布时间:2007-07-16 00:00:00    分享到:
下半年投资理财机会在哪里
■本报记者 聂国春/文
董芳忠/摄
    股市震荡调整,人民币升值不断,加息和利息税减免的消息弥漫……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理财市场难点、热点不少。如今2007年已走过了一半,下半年还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机会需要老百姓好好把握呢?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各界专家。
●银行 倡导避险,热销“打新股”和境外理财产品
    在股市高位震荡、未来走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有资金“避风港”之称的银行系开始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各银行也趁机加大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广力度。
    记者走访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发现,各家银行近期都推出了新的理财产品。如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推出的是浮动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记者观察发现,这些理财产品倡导避险功能,预期收益也普遍有了上扬,其中有三类理财产品值得稳健型投资者关注。
    首先是QDII类产品收益潜力大。7月5日,市场瞩目的《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简称QDII)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境内客户向境外投资的渠道放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家中资银行和10家外资银行取得QDII资格,共获得148亿美元额度,但目前业务量只是9亿美元左右。为此,各大银行加大了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力度。
    其次是银行信托类产品预期收益高。据了解,今年4月我国银行理财中的信托品种的实际收益最高接近10%,信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最后是“打新股”持续热销。工行北京安贞某储蓄所大堂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打新股”概念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最为热销。据了解,这类品种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如民生银行近期推出的“好运套餐3号”打出了“全球投资”概念,一部分资金用于国内网下申购新股,一部分资金与全球新股指数表现挂钩,以分散国内投资的风险。
●保险 投连险井喷,万能险、分红险受欢迎
6月29日,中国人寿、安泰人寿等公司获准设立投资连结险的投资账户。此前,招商信诺人寿保险获准设立8个投连险账户。随后,平安人寿也拟推出停办多年的投连险。此外,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中资公司也都有推出投连险的打算。
    新华人寿某营业部寿险顾问沈婷认为,随着居民投资理财和保险意识的增强,拥有保障类功能的投资类保险产品将带给消费者较高的期待。
    据统计,2007年一季度,投连险快速增长,全国保费收入为31.12亿元,同比增长177.21%。“投连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但带来的风险也大。”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代理人彭建伟认为,当股市处于牛市时,投连险可能收益较好,但如果资本市场行情转坏或者保险公司运作不当,投资者可能遭到损失。因此,投连险适合家庭较殷实,拟做长期投资的消费者购买。
    沈婷也建议,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风险较低、收益较为固定的万能险和分红险也许更适合多数人的需求。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相对于其他的理财品种,保险的理财机会很难具体预测。投资型险种属于中长线投资,它不像投资股票、基金一样可以高抛低吸、频繁进出,买的时候不应当冲动,退保时也不应妄动。
●基金 股市调整对于基民是个好机会
“5.30”之后,基金也是应声而跌。在大盘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下半年投资基金还有没有机会,成为很多基民关注的热点。
    资深基民傅慎认为,下半年宏观调整的力度可能会更大些,市场的震荡幅度可能还会加大。总体上,市场还是以结构性调整为主,维持牛市格局。与一般的股民看法相反,傅慎认为越是调整的大,对基金越有利。“到年末至少有40%的股票已经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了,但好的基金一定能回来。从现在开始到年末,我估计基金还有至少20%以上赢利的机会。”
    泰信基金总经理高清海认为,选择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是基民们首先要关注的。基民要量入为出,量需为选,牛市时选择激进型基金,熊市时注重稳健型基金。购买基金不能短线操作,其中最大的风险是机会风险。长线持有也有风险,最大的是选择的风险。就风险收益率来说,长期比短期的大得多。据泰信基金统计,上半年泰信基金平均收益在73%左右,但多数基民的收益仅有30%,一直持有的基民不到1/3。
●股市 市场资源整合催生新机会
    针对目前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快速增长而引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进而引起证券市场调整的问题,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分析认为,目前调整行情更多体现为绩差股、亏损股的加速价值回归。“短期调整不可避免,长期牛市格局并未动摇,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大趋势,决定了中国股市流动性充裕的大格局,这是中国股市行情的基础。”张长虹说。
    在张长虹看来,全流通的实现和股权激励使得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动力更加充足,并将滋生新行情的产生。首先,政策推动引发了整体上市浪潮。中国共有159家中央企业,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央企数量要调整、重组至80到100家。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央企整体上市渐成风潮。市场驱动因素的转换来自与产业重组和央企整合所引发的历史机遇,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是与股改同等级别的市场变革,绝不仅仅是股市中的一个投资主题,将有望成为引导今后股市的主导性力量。
    其次,全流通使得股权的充分分散与股权性质的多样化变为可能,不仅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流动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增加其流动与配置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将全面激活巨大的并购市场,从而产生并购行情机会。在证券市场的大发展之下,券商借壳上市也将逐步增多。“央企整合下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背景下的机会有:军工、钢铁、有色金属、汽车、港口、铁路运输等龙头企业。”张长虹认为,股指期货、红筹回归、金融创新、人民币升值等也将给股民带来很多投资机遇。
责任编辑: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