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加息减税后买保险 你要保障还是要“钱”景?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人气:568次 发布时间:2007-08-06 00:00:00    分享到:
加息减税后买保险 你要保障还是要“钱”景?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近期的加息和减税,使得一年期实际存款基准利率达到了3.16%,首次超过寿险2.5%的预定利率。保险利率的首次倒挂,使得市场上“买保险不如存银行”的呼声渐起。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不少买了保险的消费者开始萌生退保的想法,而更多的消费者则陷入迷茫:现在买保险是否划算?该怎么来买保险呢?
    对此,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寿险顾问李海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的保险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保障型、储蓄型和投资型,怎么买关键要看消费者是要寻求保障还是追求“钱”景。而近日泰康人寿某寿险代理人在向记者推销时说的第一句话也由“买保险可以免税”改成了“买保险并非向保险要收益,而是寻求一份保障。”
保障型产品
受影响小宜购买
“保障型产品(如健康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基本不受加息减税的影响。”李海泉说,这是因为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产品更看中的是保障功能,而非预期收益。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峰近日也表示,政策调整对传统业务影响较小,包括短期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因为这些保险产品和利率不挂钩,不需要返还,也没有利差问题,所以基本不受影响。
    “此次加息减税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也让消费者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了得到保障可能要放弃很多其他的利益,即机会成本,有利于消费者理性看待保险。”首都经贸大学庹国柱教授说。
    庹国柱认为,投资者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一定要想清楚,究竟是为了获得保障还是追求投资收益?如果是为了获得保障就应该购买相应的保险。“同时,保险公司在推销产品时也不能利用消费者的逐利心理对其进行误导,而应该多宣传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
储蓄型产品受冲击
退保忌盲目
    业内人士认为,受政策调整冲击最大的是储蓄型等对利率变动敏感的险种上,比如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储蓄型养老险等,这类保险产品可能面临滞销甚至退保的压力。“利息这么高,股市又这么火,我肯定不会选择储蓄类的低收益寿险产品。”北京市民张先生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想法。
    “中短期的储蓄型产品受到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不具备利率联动的机制,可能会遭遇分流,因为保险产品的利率调整会滞后。而长期性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这些产品对利率的调整并不敏感,目前加息,以后还有可能降息。”庹国柱说。
    李海泉也承认目前该公司储蓄型产品的销售不甚理想,但他同时表示,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考虑调高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预定利率一旦调高,购买同样的保障可能缴纳更少的保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5%,如果一个30岁的男士,投保20年缴费的传统终身型寿险产品,每年要缴保费2700元。假设预定利率能提高到3%,那么所交的保费将下降13%左右,即该男士每年需要缴的保费将降低到2347元。20年下来将少缴付7020元保费。“因此,退保切忌盲目,而应该算细账。”李海泉说,“市民购买的传统储蓄型寿险在加息后,保单收益确实降低了。但中途退保一定要考虑退保损失,以及重新投保的费用。”保险专家建议,随着保险年度的增加,保单的现金价值逐年增多,这时退保会相对“划算”。同时,除了退保,市民也可考虑通过保单借款等手段,盘活资金。
投资型产品将受益
投保宜量入为出
万峰认为,加息减税将改变社会资金的流向,为寿险理财型产品的发展提供机遇,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投资型产品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
    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的认同。袁力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短期来看,加息减税对固定收益率的传统寿险产品及储蓄替代型(如五年期的分红险)的产品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于分红、万能和投连等投资型险种,随着收益率走高,消费者也会取得较好回报。
    据介绍,投资型保险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目前,人身保险产品中常见的投资型险种主要有三种,即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这三类投资险的投资收益不尽相同,投资风险依次递增。那么,投资型保险又该如何来买呢?
    分红险也像传统寿险一样承诺固定收益,同时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应将上一会计年度该产品的可分配盈余的70%以上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消费者。“不过,由于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是不确定的,分红险每年的分红率也不确定,甚至可能为零。”李海泉说。他同时表示,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为国债、存款、基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加息后,不仅直接使存款利率上升,同时保险公司的新增投资收益也有望提高,分红空间可能较大,分红险“钱景”看好。据了解,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中以分红险为主力,比如分红险业务占国寿保费收入70%以上,分红加万能占平安寿险保费收入60%强。
    庹国柱告诉记者,分红险的流动性较差,若中途需要套现,就相当于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损失较大。因此不适于收入不稳定和在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投保人。
    万能险的保费分为“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其主要投资方向为银行存款和各种债券,部分投资于基金和股票。因此,消费者既可享受到1.75%~2.5%不等的保底收益,又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从今年3月18日加息前后,大部分万能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与加息前相比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攀升。”李海泉认为政策调整对万能险有利。不过他也表示,万能险计算收益的基础远低于本金,且其前几年扣除的费用相对于后期要多,因此利用万能险短期投资收益是不现实的,一般应维持在5年以上。
    由于资本市场向好以及加息的多方因素影响,投连险成为今年保险市场的一匹黑马。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1—6月全国保险公司的投连险原保费收入96.3亿元,增长1.9倍,而外资公司投连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7.2倍。
    庹国柱认为,投连险的热销既与其他保险产品收益偏低和股市转好有关,也与国民保险消费的心态有关。“但是,准备购买投连险的消费者要注意,投连险没有保底收益,投资风险要保户自担,因此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市民,更适合长线投资者。”
利率联动型新品受关注
    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政策调整,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如利率联动型保险。
    利率联动型保险条款约定,保险公司自动会对收益率进行调高,最终的收益分段计算。21日加息后,此类产品如华安“金龙”家财险、人保“金娃”意外险等都已按照约定调高了收益。据了解,各公司的利率联动险收益不尽相同。比如人保的产品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0.03个百分点,安邦的3年期产品始终比银行同期存款税后收益率高0.6%、5年期高0.4%。此外,一些公司在设计新产品时,已将加息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比如中国人保健康险公司通过下调两款重疾险的费率把加息预期提前回馈给消费者,而长城保险的金富利产品,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比较适合当前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加息减税后,投资型保险受到消费者普遍关注。在各大保险公司里,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销售率大为提高。 本报记者 董芳忠/摄
责任编辑: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