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宣布,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申请正式启动,拟增加约20家拥有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同时,有消息说:在第一次审批中获得企业年金运营资格的保险公司,已经不满足手头既有的资源,而是开始争取第三块“牌照”,以求形成三位一体的企业年金运作模式。 年金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年金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年金规模达910亿元,受惠员工964万人。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企业年金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工商银行、中国电信、联想集团等大型企业已经启动企业年金,给市场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建立企业年金。 目前,全国各地社保年金存量和部分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正在面临市场化转型;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也有望市场化运作。这为企业年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据悉,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计划也有望获得政策放行;央企年金将增速,从而有望为市场带来700多亿元的年金规模。 年金市场角逐激烈 企业年金业务这块大蛋糕吸引着无数金融机构,2005年8月,我国认定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虽然在企业年金基金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对年金市场蛋糕无不虎视眈眈。即便在保险行业内部,争夺企业年金也可用“惨烈”来形容。 2005年8月,首批专业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和太平养老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双重资格,为争夺企业年金业务打下了基础。此后两年里,这两家养老险公司在年金市场上攻城掠地,颇具声势。可最近这两家养老险公司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等专业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太平洋保险也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养老保险公司;此前太平洋保险与红塔集团签署企业年金基金受托顾问协议,展开了前期准备。此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对企业年金资格“选秀”,没有企业年金资质的新公司必将全力争取,以期从年金市场上分一杯羹。 据了解,虽然企业年金领域尚未对合资保险公司放开,但合资保险同样在觊觎年金市场。在养老金市场有着丰富经验的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高管透露,他们可能通过海康人寿申请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资格,或者与中海油再度携手申请组建新的养老险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