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西安的客户在短短一年内通过中国人保财险的电子商务网站www.e-picc.com.cn(简称e-PICC)购买了76份“e-神州逍遥行”境内旅行保险。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常见。2007年,当初那位西安客户又购买了136份“e-神州逍遥行”境内旅行保险。这一年多来,在e-PICC平台上不仅像这样的投保案例逐渐增多,忠实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保险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五六年的时间了。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收入的1.16%。虽然这一比例还较低,但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保险销售,正逐渐成为未来保险业务重要的营销渠道和新的保险业务增长点。特别是目前支持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技术状况、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我国网上保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曾经退而结网的心痛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上保险起步较晚。1997年,由中国保险学会牵头开办的“中国保险信息网”正式开通,虽然这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但却是我国保险业“触网”的初级阶段。 当国内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借鉴国外电子商务应用经验时,2000年,我国保险业的电子商务迎来了第一个发展期。保险电子商务网站越来越多,一时间,保险公司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的保险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3月9日,太保北京分公司与朗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电子商务保险网站——“网险”(www.orisk.net);3月15日,中国人寿重庆市分公司在网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4月18日,金盛人寿保险公司网站正式开启;9月22日,泰康人寿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www.taikang.com)全面开通。2002年10月18日,我国最大的非寿险公众公司——中国人保财险也加入到这个大潮中,其电子商务网站(www.e-picc.com.cn)全线开通。 资料显示,短短一两年之间,我国诞生了几十家保险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虽然百花齐放,但却好景不长。国内外一些寄希望于快速盈利的保险公司很快遭遇到寒冬。保险电子商务最早繁荣的美国首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国内保险电子商务也陷入了低潮,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网险”网站在经历了几年的亏损之后,不得不退出经营。中国保险网高级顾问曾把这种转变称为“退而结网”,并认为该网站“不是绝对不做电子商务,而是在适当时机和适当环境下做该做的事。” 谈到那时候遭遇的寒流,中国人保财险客户服务管理部/电子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保险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之时,只有少部分人对网上保险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这部分人之中的许多人还对网上的交易安全存在着担忧。由于支付安全、信任程度、政策环境等原因,保险网站要想扩大客户流量是相当困难的。在当时,电子商务过程中关键的支付问题、安全问题都没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些因素是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所遭遇的‘瓶颈’。” 待到春暖花开时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服务认证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的颁布,保险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也逐步建立起来。另外,Yeepay、支付宝、快钱等一些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的兴起也为网上支付提供了方便。当安全、支付、CA认证、电子签名法……整体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并日渐走向成熟之时,保险电子商务在沉寂几年之后,又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峰,势头似乎比过去来得更加猛烈了。 自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之日起,中国人保财险第一份电子保单发布,标志着保险电子商务起步。2006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国保险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文件明确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险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底,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大力推广保险电子商务,不断扩大并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努力使之发展成为对外宣传和客户服务的重要手段,并逐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给出了保险电子商务准确的定位。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保险电子商务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之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电子商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业务基础。 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几家知名保险公司的电子保单开发基本完成,从而使保险产品全流程电子化销售成为可能。这些新兴的网上支付平台可以覆盖二三十家银行发行的各类银行卡。11月10日,中国人寿新版网站正式上线,该网站产品中心板块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多达42种保险产品和37个保险计划的详细说明,新增了保险自测功能,帮助客户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服务。也是在11月,中国人保财险e-PICC网站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新版网站投保流程进行了优化,此外,新版网站还增加了注册和搜索功能。与此同时,平安和泰康也都从旧版网站转向功能更为完备的新版网站,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电子商务服务。 新渠道凸显竞争优势 有报告显示,代表着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网络保险,正在全球蓬勃兴起。2006年,全球保险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1735.6亿美元,占整体保费收入的4.6%,其中美国与欧洲市场占据了71.9%的规模。预计在未来10年,将有超过30%的商业保险业务和近四成的个人保险业务是由电子商务方式来实现的。国内保险行业也紧跟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人保、太平洋、泰康等保险公司都逐渐建立起了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依托,开展综合网络、电话、手机等多种营销方式的电子商务模式。针对这一新兴渠道展开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固定电话、手机等工具,建立一种“一站式”全过程E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客户在获取保险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隐性成本,提高对保险公司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尽管电子商务是保险业务发展的新型渠道,但也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争之地。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渠道,大力推进“大电子商务”战略,也是当前各保险公司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型销售渠道提出的明确工作要求。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总体增长迅速,但渠道优势体现严重不足。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各保险公司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网站访问量、保费收入、签单数快速增长,网络直销、电话营销业务发展迅速,保险卡业务较平稳,并且在电子商务渠道获得迅速增长的同时,产品赔付率保持较低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然而,相对于整体业务规模,业务保费占比很小,新型自主渠道的优势体现严重不足。因此,保险公司应尽快建立起跨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如需要可成立包括各产品线保险部、电子商务部、信息技术部、理赔部、财会部等相关部门在内的合作工作小组,明确职责、通力协作、探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产品线与渠道的双赢。 在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金融与电子支付优秀企业”评选活动中,中国人保财险凭借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一举获得“中国优秀电子支付企业”的荣誉称号。这无论是对于整个行业,还是中国人保财险,背后都蕴藏着不少思索和践行的艰辛与曲折。该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虽然目前电子商务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的绝对比重并不高,但相对比重却在逐年上升,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当今,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服务渠道之一。大力发展保险电子商务业务,符合了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的大趋势。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地位,并且对进一步挖掘客户资源、降低销售成本、优化服务流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证明,电子商务将成为保险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人预测,未来电子渠道和代理渠道将是保险企业销售基本保障类产品最为普遍的方式,而独立的财务顾问将会成为未来保险销售重要的新兴渠道。网上保险超市兼具电子渠道和独立的财务顾问两大优势,无疑将是投保者更明智的选择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