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泉州发布了《2024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六个维度”立体化解析年度知识产权工作亮点 作为年度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的集中展示,本次白皮书聚焦创造、运用、保护和基础建设四个维度,全面介绍了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与知识产权强市,在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其中亮点颇多,可圈可点。 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党委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格局不断强化,2024年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共泉州市委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领导小组,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在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步伐方面:2024年1月,泉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这是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的最高荣誉,泉州成为全省继福州、厦门之后第二批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24年11月,泉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系全省唯一入选城市。在推进“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实施方面,多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的五年目标: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有效注册量于2024年6月、12月相继突破5件、80万件大关,目前分别达到5.77件、82.01万件,均居全省前列,超额完成规划4.5件、80万件的五年目标,其中商标有效注册量自2020年起已连续5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新增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春老醋”,地理标志总量达67件,超额完成规划65件的五年目标;新增1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数量达1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2个),超额完成规划“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达10个”的五年目标。在巩固提升工作领先水平方面:2024年度省对市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中,泉州知识产权指标再度获评标杆,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连续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2024年6月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泉州分中心”,保护载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在加强探索创新服务举措方面:针对民营企业在实施商标品牌“走出去”战略和知识产权布局运作中的需求,出台“双指南”,即:全省首份《关于推动企业加强海外商标布局的指导意见暨企业办理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事务指南》,以及全省首个由检察院、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和权利救济指引》。指南紧扣实践热点问题,充分考虑不同规模、类型、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采用“一问一答”方式编撰,为企业提供“航标”指引,在国内具有率先意义。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针对陶瓷等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泉州积极协调争取,获批筹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德化(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并与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签订《地理标志(陶瓷)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跨省域陶瓷产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针对企业网络打假维权诉求,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完善网络商标保护系统,提供“点对点、个性化、订单式、专班制”维权服务,2024年协助企业监测发现8.3万余条涉嫌侵权商品链接,实施跨区域联合打假6回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6000万元。晋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侵权咨询鉴定,晋江快维中心高效对接助力异地维权》入选“全国第四届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案例模拟演示活动现场演示案例和在线视频展示案例”,系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的斯凯奇实用新型专利行政裁决案件入选QBP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工作委员会)2024-2025全国十佳案例。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就两高一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统一认识的通知》,就打击跨区域制售假犯罪案件司法管辖标准等达成一致认识,有力指导各地依法办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增强打击合力。 “三大层面”展示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成效 知识产权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刚需”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标配”。本次白皮书显示,泉州坚持多元化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在加速发展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以《泉州市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引领,着力构建完善政策扶持体系,2024年市财政下达1800多万元资金,从促进专利快速授权、优化交易运营服务供给、支持知识产权金融等多维度,展开“精准滴灌”式扶持。全年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8亿元,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与认定数量分别达到2214件与25件,专利转让许可达5508件,均居全省前列。市市场监管局、市创投公司建立泉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项目联席会,做好基金项目审议管理,推动该基金新增一期投资项目1个、投资额1000万元,新增二期投资项目1个、投资额1550万元,目前该基金累计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金额1.2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0.62亿元,带动匹克、宏芯科技、佰源智能、中科光芯、智程半导体等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展。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泉州推出系列举措: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构建市县协同、部门协作格局;举办全省设区市首个专利检索大赛,提升企业专利精准检索和高效布局能力;举办第二届泉州市高价值专利大赛,面向智能制造、半导体和新材料等三大领域征集优质专利项目436件,吸引众多龙头企业和国家“双一流”高校参加;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立项支持5个高价值专利项目、5个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3个产业规划业专利导航项目;新增“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3个福建省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底座”。目前,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达5147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达3201件,在高价值发明专利中占比超过60%。在培育壮大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方面:泉州深入实施“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提升”三大专项行动,瞄准县域产业布局方向与重点,打造与千亿产业集群高度契合的纺织鞋服、水暖卫浴、日用陶瓷、机械制造等块状商标品牌经济带,在全省率先推行商标发展“五维指导”法,引导企业拓展丰富商标内涵,提升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溢价能力。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商务、贸促会等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奥运会、冬奥会资源,借梯登高,放大品牌效应;目前,泉州已成为奥运会和冬奥会上赞助各国国家队、国际体育赛事组织最多的国内城市。为支撑泉州在文旅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一年来,市县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探索以商标品牌赋能文旅经济发展,如:2024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泉州世界遗产公共文化资源保护第一案“半城烟火半城仙”商标侵权纠纷,促成商标权利人将“半城烟火半城仙”商标无偿捐赠给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实现公共资源活化利用;丰泽区知识产权局积极协调,促成两家广告公司将已注册的15枚“簪花围”等元素的商标,无偿转让给国有企业,为以“簪花围”享誉海内外的蟳埔文旅经济提供坚实品牌支撑。2025年3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泉州举办“全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活动”,泉州作典型发言,受到各方好评。在拓展提升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产业经济方面:泉州累计培育拥有地理标志商标5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形成绿(茶果蔬薯)、蓝(海洋渔业)、白(德化白瓷)、黄(张坂木雕)“四色”品牌内核,引领产业高速发展。以“晋江紫菜”为例,得益于该地理标志的强劲品牌带动效应,晋江已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坛紫菜加工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近31亿元,稳居全国紫菜加工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安溪铁观音、惠安石雕两大地理标志品牌带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公布的全省地理标志产业调查结果显示,二者产值分别居全省地理标志产业第一、第三位。2025年以来,结合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积极推介泉州地理标志特色产品,推动以泉州地理标志产品为食材的“一县一桌菜”等泉州美食走出福建、迈向全国、香飘九州。2025年新年伊始,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单位,以晋江深沪地理标志为试点,在全省率先举办“沪江十八道”地理标志特色宴发布会,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与现代农业、餐饮住宿、文旅休闲、会展广告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