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平潭国寿寿险以案说险:警惕退保黑产“陷阱”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6 10:22:09    分享到:

【案例简介】

2010年陈某在我司购买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今年无意中看到“代理退保”的抖音视频,萌生退保的想法,委托“代理退保”团队帮其进行退保。“代理退保”人员索要陈某的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个人资料和信息后,要求签署《委托代理合同》,明确事实后需先支付580元作为服务费用。事后再向对方支付30%差额费用。柜面接到客户投诉后,立即联系投诉人陈某了解情况,同时开展保单销售过程调查。经多次沟通,详细讲解保单条款及保障功能,最终,客户陈某决定保留保单,同时撤销投诉。

然而由于陈某已跟“代理退保”人员签署《委托代理合同》,“代理退保”人员不仅要求客户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在客户撤诉后,该“代理退保”团队多次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并对其进行威胁甚至人身攻击。给陈某造成了经济损失及精神困扰。

【案例分析】

本案例所指“代理退保”就是保险消费者授权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自己的名义办理退保。退保本来是已购买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根据保险合同约定享有的正当权益,近年来却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还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代理退保”团队使用及处理个人信息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后期利用客户信息办理信用卡等行为已超出原《委托代理合同》约定的授权范围,且未取得消费者同意,因而该“代理退保”团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客户的信息安全权。

【风险提示】

结合本案例,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之名,捏造事实、违背保险合同约定,不仅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突破法律底线。消费者应珍惜个人信用,警惕参与非法“代理维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拒绝参与违背保险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恶意投诉。

二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在购买金融机构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主张权益。若消费者未能与金融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投诉、调解仍不能解决民事纠纷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是防止个人信息外泄。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和家庭信息,避免出现信息被外泄、盗用等风险,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