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诈骗犯罪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威胁民众财产安全的严峻问题。个人信息的泄露是电信诈骗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常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来制造虚假身份,从而实施欺诈行为,提醒公众提高警惕,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案例分析】 张大爷是一位退役军人,张大爷退役后生活悠闲,每天除了跟老伴及街坊邻居早晚锻炼唠唠嗑外,其余时间都比较空闲。某天张大爷在整理材料时发现一份福建省义务兵养老保险的保单,才想起其在1995年政府牵头为部队军人投保福建省义务兵养老保险,一次性趸交300元。有次张大爷聊家常时,告诉大家其有购买福建省义务兵养老保险,将个人信息告诉一位热心肠的陌生人,并添加微信。 一天张大爷微信上收到多年没联系的战友的借款请求,信息内容:老战友你好,本人近期去医院体检,被查出肺癌需要资金治疗,希望你能借我2000元,借钱是我的无奈之举,请务必回复。看到信息张大爷一脸的惊愕,但出于战友之情毫无存疑的就给他发了2000元。事后几天,张大爷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微信上询问战友病情,微信提示对方非好友,无法发送信息。 【风险提示】 中国人寿宁德分公司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陌生人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保单等金融信息不随意泄露。 二、警惕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号、借款等请求,尤其是当对方身份无法确认时,还应通过要求对方进行特定动作或多重提问来验证身份。总之,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陌生信息,是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 (中国人寿寿险宁德分公司 游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