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 谨防受骗消费提示

来源: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26 16:58:10    分享到: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在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散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针对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根据以往投诉热点问题,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特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发布高考后消费警示。

认准官方渠道 莫信小道消息

自媒体时代,一些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有关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等问题,有的甚至通过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其实,每年具有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进行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点击“文献”菜单,在“文献”页面中点击“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或在教育部官方网站首页直接查询“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即可对高等学校真伪进行核实。此外,近年来教育部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因此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XX省教育考试院 官方”“XX大学 官方”等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image

志愿辅导有陷阱  理性填报不迷信

每当高考成绩发布后,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就通过“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让每1分都发挥价值”等说法吸引流量,夸大志愿填报作用,制造贩卖志愿填报焦虑。然后,包装打造“专家”“名师”、虚假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宣称“大数据志愿辅导”“一对一咨询”等,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其实,这些所谓的“志愿规划师”“专家名师”等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机构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录取情况和志愿填报参考材料,高校也会介绍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考生可通过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编发的志愿填报相关资料等查询所需参考信息,也可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开通的咨询电话或线上咨询等方式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

今年,教育部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此外,各地在志愿填报期间也会建立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等多方面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多渠道多方式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image

内部指标是骗局 特殊渠道不存在

骗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声称有高校领导的熟人,谎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或者搞到“特长生”名额。一旦你相信,就会落入骗子布好的陷阱,骗子会以缴纳保证金为由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我国高考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会向社会公布,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而即使花钱进的,很可能只是高校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其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是有本质不同的。

image

甄别录取通知书 提防“野鸡大学”

个别不法分子专门在网上收集考生的录取信息,然后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或制造虚假的高校网站,骗取住宿费或学杂费。大家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仔细鉴别真伪,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野鸡大学”通常采用与知名院校相似、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以各种手段钻相关国家法律漏洞,滥发证书和文凭,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往往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名称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实则属于“野鸡大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甄别。

image

疑似作弊是圈套 高考补贴实为骗

往届高考曾发生过以“疑似作弊”短信实施诈骗的案例,不法分子往往声称自己是“某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以短信方式通知考生“在考试中疑似作弊”,要求考生拨打预留的电话号码进行确认,考生一旦回拨电话,就可能被不法分子以“处理作弊行为”为由实施诈骗。另外,不法分子假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老师的名义,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通知”考生,可以在某些网站上填写银行卡、支付宝等金融账户信息,申领“高考补贴”或提前办理“助学贷款”,一旦填写相关信息,不但无法领取所谓的“补贴”或“贷款”,金融账户内的余额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洗劫一空。

image

高考制度是一项极其公平严肃的国家制度,绝不可能有什么捷径可走!若有人声称能给考生提供以上捷径,或者对未来的专业有准确的预测,那考生和家长可要当心了,摆在眼前很可能是骗局。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