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电“靓”城中村 厦门供电公司助力打造“住有宜居”新图景

来源:国网福建电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3 02:29:37    分享到:

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有着城市更新“第一难”之称。而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堪称难中之难。2022年6月,厦门市委市政府从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实现城中村可持续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全面启动城中村升级改造。厦门供电公司积极响应民生诉求,成立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指挥部,大力创新政企协同机制模式,努力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城中村电力改造经验样本,让百姓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用电感受转变。

  截至2024年4月,厦门供电公司已累计完成30个城中村的电力提升改造,新增供电容量高达19万千伏安。年内还将计划完成30个、有序启动新增10个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工程。

“面子”“里子”高标准提升

  走进去年完成改造的高殿社,昔日杂乱无章的“蜘蛛网”已被舒适宜居的“无线美”所替代,主干路电缆缆化,小巷里重新架设起横平竖直的低压线路。“改造后,空中‘蜘蛛网’不见了,阳光洒进了大街小巷,环境变靓了,我们生活也更加美好。”居民小陈颇有感触地说。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的用电、入网等线缆大多采用架空走线。老旧电缆线、电线、电话线排列无序,杂乱无章,各类线缆越拉越多,纵横交错,“蜘蛛网”在空中密布。同时,区域供电能力不足、供电质量不高、私自违约超容用电等问题也频频出现,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70多岁的陈和顺是围里村的村民,他印象深刻:“以前除夕夜围炉,最怕的就是停电。改造前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期,村里经常出现故障停电,有时电力人员抢修起来得一天一夜,影响正常生活。现在不用担心了,可以放心用电。”

  以往,受限于整村改造需投入的资金量及水电气各企业分头施工等问题,村内大部分改造采用“点对点”模式,缺乏系统性成片改造规模,道路重复开挖,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image

城中村改造现场

  此次改造中,厦门供电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满足用电容量增长需求、满足网架可靠性要求、满足整村景观提升的布局”三个原则出发,组织编制《城中村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以满足十年用电需求为目标,从首端的网架、站房、变压器到末端的动力箱、表箱全范围形成明确的改造标准,使设计、施工和物资供应准备都有较清晰的参照依据,避免整村改造完成后,因后续新增需求再次局部开挖,影响提升改造品质。

  为了有效降低改造给居民带来的感知,厦门供电公司在施工中统筹推进,合理分配强弱电、雨污施工顺序、施工时段,尽可能同路径规划、同步施工。灵活采用临时箱变供电、发电车临时保电和不停电作业等措施,有序过渡新、旧电网系统,最大化减小各环节产生的停电影响。

  如今,伴随电力的提升改造,城中村“面子”和“里子”持续提升。改造后的城中村,可提供10年甚至更长远的用电可靠保证。

提供“个性化”“共享化”改造方案  

  坐落于马銮湾畔的新垵村,是全省最大的城中村之一,聚集超10万人口,建有3750栋房屋。村里规划建设了写字楼、商业综合体,还有幼儿园、步行街、夜市、养老院等城市配套,同时还保存着300余栋闽南风情红砖古厝。

  为了进一步满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向着现代化小城镇的升级要求,厦门供电公司在新垵村充分预留城市机能的拓展空间,规划南北三回双环网接线、东西两回双环网接线的配电网架结构,计划新建10个配电站房,数量之多创厦门城中村改造之最,建成后供电可靠率达到甚至超过A类供电区域标准。“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遥遥领先’!”厦门供电公司海沧配网项目部主任余培成余培成笑着说。

image

工作人员在城中村进行改造施工

  在电力改造过程中,除了追求“新”的现代化升级,更注重“旧”的韵味保留。对于众多具有历史原貌的闽南古厝,厦门供电公司坚持“修旧如旧”,重新梳理线路的走向和表箱的“住所”,最大可能争取入地缆化,对于必须安装于古厝外墙的设施,调整工期与社区古厝房屋修复工作同步开展,避免多次破坏古厝墙面,最大程度保留原有风貌。

image

后浦社城中村“共享站房”

  在湖里区后埔社,外观采用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城中村“共享站房”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在这里,站房一楼用作配电站,二楼兼顾智慧网格、办公场所、应急广播的需求,进一步拓宽融合公共空间,实现“一地多用、功能聚合”,成为共享共建共治的示范样本。

  在殿前高殿社,共享站房与村中戏台合二为一;在湖里尚忠社,配电综合站房融合配置了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一村一策”的“个性化”“共享化”改造方案,让城中村在更加美丽便捷的同时,守住了传统“底味”。

城中村改造迭代升级

  在思明区黄厝社区,一套低压柔性直流互联装置坐落在村中央,这是厦门首次探索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解决城中村灵活用电难题。

  黄厝片区是厦门旅游热门景点,旅游业发达,城中村内商铺、民宿多,用电需求大,各时段用电负荷“潮汐”起伏不定,导致全村各片区用电出现时段性的不平衡。

  2023年底,厦门供电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后,决定在黄厝率先采用柔直装置进行多馈线闭环运行。这套系统相当于在村里几台变压器后端之间增加了一个大的“共享充电宝”,在遇到上级供电线路过载或变压器故障检修时,“共享充电宝”能够及时对过负载片区或者故障片区稳定供电,经济安全地实现后端的客户不停电。

  此外,该装置设备留有快速接口,可直接连接移动发电车,应急情况下可以快速接入。柔直装置还可直接消纳光伏板发出来的直流电,无需经过外部逆变器转换,有效提升了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

  在不远处的塔头村,一张“透明电网”正迅速提升着城中村电网的隐患风险应对能力。过去一年,塔头村内20多台变压器装上相当于“大脑中枢”的智能终端,变压器各级分路出线安装了智能开关,一旦发生负荷过载、接头发热等异常,可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辅助工作人员提前发现隐患,精确研判故障点,提高抢修效率。

image

工作人员对改造后的城中村进行设备运行巡视

  除了城中村电力技术迭代,厦门供电公司还致力电力便民服务的升级。

  在新垵村村委会一楼,一个电力社区服务驿站标识格外醒目,村民申请用电、电费缴纳等业务,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

  每个月的10日、25日,片区经理王志彬都固定在这里为村民提供服务。不久前,80多岁的老人邱春生颤巍巍地走过来提交居民用电申请。“老人家不会操作手机,出门也不方便,我们当天就为他办理了报装申请,然后勘察,3天就完成装表送电。”王志彬说。

  此外,厦门供电公司在城中村改造中,还探索结合政府部门“智慧城中村”数字平台,推动政企平台数据贯通、共享,打破城中村出租公寓租客信息传递壁垒,实现用电信息的精准到户,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设备运维和供电服务,为工作量做减法、成效做加法,打造更加高效智慧的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