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人民法院 “云”调解促滩涂地变良田案例 【基本案情】2016年,建宁县某村委会将该村的一块约50亩的滩涂地承租给张某,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开发,租期为30年。2022年,因项目建设发展规划需征用该地块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导致该村与张某签订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双方发生争议。同时,张某因疫情暂时无法返回建宁,纠纷悬而未决。 【调解过程】根据“疫情防控+调纷止争+服务便民”原则,建宁县人民法院依托建宁县公共法律服务共治中心(以下简称共治中心),利用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一体办公、无缝衔接的优势,通过智能服务系统,半天内实现“调解、沟通、衔接、确认、送达”全流程线上办理。一是多元远程调解。人民调解员发挥人缘优势,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用“算账法”“换位法”等方式进行“隔空”调解,双方就解除合同达成初步共识。二是专业法律指导。派驻共治中心法官接到协助调解申请后,耐心释法答疑,促进双方得出法律“最优解”,并在线签署调解协议。三是在线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员根据共治中心规程告知双方申请司法确认的权利和法律效力。法院接到司法确认申请后,依法审查,当即作出并在线送达司法确认裁定书。 【典型意义】 一是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该案是共治中心有效化解纠纷的缩影。共治中心聚合多方力量,在多元化解、诉调衔接、效力确认、法律指导等方面互联互通,实现纠纷“一站式”高质效化解和诉源治理实质性推进。二是维护合法权益。“多元化解+司法确认”、全流程线上办理的创新举措,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实现了正义提速,又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三是护航乡村振兴。该案的妥善处理,加速了该地块及周边100余亩土地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