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万物皆可“盲盒”,这次是“套路”

来源:泉州市场监管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4 12:16:48    分享到:

警惕“盲盒”套路多

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盲盒”,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购买时无从知道关于自己购买产品的任何信息,到手的货品可能与宣传相差甚远;

2.交易不透明,存在过度营销,宣传“盲盒”会有一定概率收集到“隐藏款”,让消费者更有惊喜,但“隐藏款”的中奖率无从知晓;

3.退换货困难,基于商品性质的特殊性,一般购买“盲盒”都提示拒不退换货,卖家会直接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请求;

4.商品质量售后难保证,“盲盒”内一般仅放置几十元内的商品,有不良商家甚至将“三无”产品放入,质量堪忧。

此外,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若同学间都在相互攀谈比较“盲盒”产品,特别是稀有单品时,出于孩童的攀比心理,孩子购买“盲盒”更容易“上瘾”。家长对孩子购买“盲盒”应多引导,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按需购买,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

购买“盲盒”需理性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1.认清“盲盒”本质。“盲盒”其实只是一个娱乐化的消费品,并不具有天然收藏品的自然美感,或艺术大师加工的价值提升,收藏的意义并不大,很多时候价格上涨只是由于炒作的结果,切莫对所谓的“隐藏款”盲目跟风。更不要抱着幻想“一夜暴富”的赌徒心理,避免成为被营销套路收割的“韭菜”。

2. 适度理性消费。“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拆开“盲盒”既有可能因高于预期而惊喜,也有可能因低于预期而失望,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3. 留证依法维权。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拨打12315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泉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宣)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