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参与密室逃脱游戏的消费提示

来源: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4 10:26:23    分享到:

近年来,密室逃脱等游戏娱乐形式逐渐兴起,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由于相关管理制度还在完善过程中,也由此引发一些消费纠纷。真人“密室逃脱”,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可以假装“危险”,但不能成为一场真正危险的游戏。从本质上来说,真人“密室逃脱”属于一种经营服务行为,参与者属于消费者,游戏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都应该符合法律要求。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与之对应的安全义务则是经营者最重要的法律义务之一。

安全保障是消费基石

密室逃脱游戏场所的经营主体,应当负有对参与游戏人员的安全保障义务,要确保游戏场所的安全,还要完善应急救助措施。针对不同密室主题,商家应该明确限定参与游戏的玩家年龄,如果是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就应该设计开发适合未成年人的剧本。针对偏向于惊险刺激的体验项目,商家要及时提醒玩家注意事项,做好游戏前的培训,参照户外越野活动,为消费者购买专门的意外保险,消费者也要加强自我保护。

安全义务不容推卸

游戏经营者以与消费者签订免责协议的方式推卸安全责任是行不通的,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安全义务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不容协议改变、删减。《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游戏经营者单方拟制的免责协议免除了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妨碍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

消费提示

1、多做了解。参与游戏的消费者对自己的承受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多对游戏有预先的了解,感觉不适合自己,不管是体力还是精神上的,要懂得及时终止退出,不要因为好面子强撑,游戏娱乐还是以身心愉悦为主,不必当真。

2、做好防备。共同游戏者,要对彼此在游戏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形可能有的应激反应做好防备,防止被队友误伤。同时游戏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毕竟是真人游戏,不是虚拟网络游戏,不要错误判断作出一些违法侵害行为。

3、分清责任。消费者在游戏中产生伤害或者侵权纠纷,要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分清是经营者安全保障问题,还是自身不当行为造成,积极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如有困难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