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社交软件上萌宠抓人眼球,而骗子正抓住这些宠物“商机”,四处行骗。昨日,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发布两则假借“宠物”之名行骗的案例,提醒市民小心提防这些线上线下的“宠物”骗术。 案例1 网上买猫 转完账被拉黑 9月11日,刘女士在某交友软件认识了一名卖猫人,并添加了他的微信。通过聊天,刘女士得知卖猫人在外地经营一家宠物店,同时也在网上售猫。 刘女士向卖猫人咨询宠物品种及饲养方法等问题,对方一一作答。“对方对猫很了解。”刘女士回忆,当时,卖猫人还发送了一些宠物猫的照片及视频,这些行为让刘女士逐渐对他产生信任。9月12日,刘女士决定向卖猫人购买一只英国短毛猫,并通过支付宝给对方转账600元。随后,对方又以收取托运费、检查费为由收取刘女士800元。这之后,刘女士就在家等待“接收”小猫。 几天过后,刘女士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收到猫,还被对方拉黑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2 养虚拟猫赚差价 1.7万元打水漂 张女士与刘女士一样,也因宠物猫遭遇财产损失。但张女士遇到的“猫”是虚拟的,从始至终,张女士连自己养的“猫”一声叫声都没听到,1.7万余元却打了水漂。 8月底,张女士在贴吧中看到一则消息——“网上养猫就能赚钱!高额回报,添加微信了解详情。”这条信息中介绍了一款名叫“某喵”的App。贴吧里的跟帖回应中,很多人都说能赚钱。张女士于是加了对方的微信。很快,她被拉进入一个微信群里。张女士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一直在微信群里观察,但连续多日看到别人发的赚钱截图和信息后,她就忍不住了。从9月初开始,张女士开始往“某喵”App里投钱。 张女士在“某喵”App上注册并“预约”了一只虚拟猫。第二天“预约”成功后,后台就发给她一个转账链接,她只需要把钱转过去,就算自己开始养这只虚拟猫了,通过几天饲养让猫身价增长,等别人将其买走后,她就能拿回本金和利息。可张女士按以上操作先后投入1.7万余元的“预约款”和“饲养费”后,却发现“某喵”App打不开了,自己也被踢出了原先加入的微信群。 警方提醒 市民群众购买宠物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选择正规的宠物交易市场或宠物店购买,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宠物的健康状况,也规避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更加安全可靠。如果想要网购,尽量选择货到付款的商家,并且一定要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 如果有市民遇到类似情况,或个人财产受到侵害,请及时拨打96110反诈劝阻专线咨询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