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息、股市低迷的影响,投连险收益、万能险结算利率均已下降,而分红险收益也不容乐观。对于那些投连、万能险收入占比太高的公司来说,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预计明年上半年的分红险的回报率也不会超过4%。 上半年银保市场火爆,掀起一场万能险热潮。然而在监管部门的紧急刹车下,万能险的光芒渐退,昔日的明星在趋于冷静的市场里却稍显“过气”。其收益下降大概是主要原因。 下半年以来,各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 入世较早的平安个人万能险结算利率连续2个月下跌到5.25%,而泰康稳健理财、卓越财富系列也从7月的5.8%连续下跌到5.25%,华泰人寿的财智人生系列更是自7月开始一路下跌至4.6%,跌幅0.65%。无独有偶,其吉年发系列、安心盈利终身寿险更是在4个月里分别跌去0.9%、1.05%。 作为“晚辈”,新华人寿等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显疲态。新华人寿旗下3款产品利率均有下降。得益理财上个月跌去0.25%,至尊双利和金包银一号则各跌0.2%。值得一提的是,瑞泰人寿的瑞赢、稳赢之选的结算利率未有下滑的迹象,基本保持在5.4%的高位。 投资滑坡 利率下降 “公司8月份才推出万能险,相对于其他公司可能介入点位不高,那时市场比较明朗,所以公司最近3个月的结算利率持平,没有下跌。”一家专注于投资型保险的外资寿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道出其高利率优势的秘诀。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则认为,结算利率上升和下调是正常的。万能险利率下跌,主要还是总的投资收益率下降造成的。银行降息是一方面。 10月底,央行宣布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27个基点,这是近两个月以来的第三次降息,这对于保险公司究竟影响如何? 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降息无疑会降低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对寿险而言,降息影响最大的是低利率的老保单,对公司而言,由于中国平安有10%左右的投连险,只有5%左右的传统险,受降息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国寿和太保均有20%左右的传统险,而基本没有投连险,影响相对大些。 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新安认为,降息,不利于保险资金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的资金配置,但有利于保费收入的增加和保险产品结构的优化,影响中性。但在权益类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保费收入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无形中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盈利压力。 万能遭冷藏 分红受捧? 当万能险身处逆境时,大多数寿险公司对其热情不再。 “客户终身投保万能险,自己销售时会有顾虑,感觉也不踏实。”新华人寿一位资深业务经理坦言,万能险和资本市场挂钩紧密,如果市场不好,客户到头来发现扣除费用后的账户价值少,保户对应保底收益就少,而年老所得的保障可能很有限。但分红险有明确的定期返还金额和保障。 该业务经理还告诉记者,北京地区年底将推出万能险,如果是阶段性投保,自己推介还是放心的。 结算利率下降,原来热销的万能险势必也会减少对客户的一些吸引力。前期万能险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此轮利率调整可能遭受冲击。而有些公司因为一直以来对万能险的销售不感冒,所受影响不大,心里也暗自庆幸。 “在公司的产品策略上,万能险并不是主推的。当时,其他公司的投连、万能销售火爆,我们的销售部门和分公司也有压力,但现在回头看,当时定位还是比较准确。”新华人寿总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认为,根本的背景是投资收益不好,没有什么保险产品可以给出高回报率。 与多数险企的冷淡态度不同,上述外资寿险公司却坚持对其万能险的销售热度。上述公司人士介绍,虽然现在进入降息通道,有降息的预期,但我们公司的投资仓位不会轻易调整.而且万能险面对的客户群主要是中端客户,投资收益预期相对较低。所以,即便降息,公司也不会对产品做出调整。 虽然,总体投资收益下降是造成万能险结算利率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但事实上,寿险公司确实处境尴尬,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保持万能险对市场的吸引力并带来保费增收,不得不将结算利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又要保证一定的盈利空间,不能把万能险结算利率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投资缩水 投保人向左还是向右? “我发现买分红险实在是不怎么划算。”几年下来,随着缴费期限的结束,刘女士如此感叹。 七年前,家住北京的刘女士,在其小孩出生之时,购买了某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的一款分红险产品,每年向保险人缴纳七、八千元,已连续缴纳数万元了,但是每三年拿到手的3000元返还金,相比于投保以来每年投入的金额,简直是杯水车薪。所谓的分红更是“轻如鸿毛”。 每年定期锁定这么一笔钱,吃不得,动不得,少得可怜的返还金让她不由自主地开始去比较其他收益较高的投资理财产品,继续投保缴费的意志也受到动摇。因为产出和投入不成比,“断保”也曾在自己身上发生过。 咨询过寿险人士后,刘女士明白,即便缴满保费再退保,自己拿回的账户现金价值也是有限,所缴保费并不能悉数返还。到期退保并不划算。 虽然有点骑虎难下,刘女士还是算了笔账。退保,意味着失去约定的保障,而返还的钱又不够本。而如果不退保,自己只要在仅剩的三年里按时缴费,继续享受每三年3000元的现金返还,同时还有身故和残疾的保障。 一番琢磨之下,刘女士觉得持有保单才是上策。但她认为,如果业务员重新把保单推销至自己面前时,是否在上面签字,自己会更慎重地考虑。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刘女士手中的保单也重新打扮了下,显得焕然一新,更为实惠。原来固定的保额升级为每年增长5%,定期返还额也由原来的3%保额升级到5%。而原来的残疾保障条款已从合同中悄然退出。总体看来,虽然少了残疾险,但保额和定期返还金多了。 其实,很多投保人在保险营销员的热情、耐心、能言善辩的强烈攻势下都招架不住购买的欲望,而一旦买入并持有后,对于所持保单的持续经营却缺乏“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像刘女士这样,一些投保人难免出现保费投入和收益的困扰。在保险和理财兼得的时候,尤其是在投资缩水的又为保险的不纯粹和投资回报的不高而患得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