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永定区堂堡镇河坑村阳光扶贫光伏电站,成片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在秋日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发光发亮的光伏面板,将随处可见的太阳光变身为的“摇钱树”,为河坑村“造血式”扶贫输入了源源动力。 河坑村共有村民814户,过去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外出打工,不仅村集体收入微薄,村民增收也很缓慢,是永定区市级扶贫村之一。 光伏产业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主要路径。2017年,该村以“政府出资+自筹+捐赠”模式,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部楼顶和附近日照充足的山头上建成总装机容量为138千瓦的光伏电站,解决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的问题,并带动28户贫困户持续增收。 “村里的光伏电站年平均发电量大约14万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98元来计算,年平均收入可达到10多万元。入股的贫困户按比例每户每年可以拿到700到6000元不等的收益,其余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这个项目非常好,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目前是我们村的主打产业。”河坑村党支部书记赖丽华说。 借力脱贫,坐享“阳光收益”。不仅仅是河坑村,近年来,永定区利用当地日照及电网优势,通过光伏项目补齐民生短板,累计在全区建成33个总装机容量为1807千瓦的扶贫光伏电站,涉及13个乡镇、33个村、604户贫困户,有力促使了扶贫方式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 为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国网永定区供电公司将所涉及光伏需改造、增容的配变台区优先纳入技改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开辟光伏电站绿色通道,优化相关流程,实施无偿接入,并指派专人全过程跟踪服务,为“造血式”精准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相关部门的推动下,2017年以来,永定区扶贫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184万千瓦时,总发电量约670.4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费263.7万元,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