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网从福建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福建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475件,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无期直至死刑579人,重刑率达15.15%,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8个百分点,并严格掌握非监禁刑的适用,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的发展势头。 6月24日,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福建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年来福建省法院打击毒品犯罪的新成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审判工作带来重大困难,福建省法切实做到审判工作不停歇,打击力度不减弱。6月以来,全省法院对84件毒品犯罪案件110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审理或宣判,并对陈锋、李振权等罪行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执行死刑,彰显我省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的决心。 据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钟夏介绍,2019年以来,全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3676件,审结3475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罪犯计3822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579人,重刑率达15.15%,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8个百分点。同时,严格掌握毒品犯罪的非监禁刑适用,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1.93%,远低于其他犯罪,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的发展蔓延势头。 在会上,吴钟夏还分析毒品犯罪的三大特点: 一是毒品滥用呈现多代叠加趋势。从涉案毒品种类情况看,涉案毒品已由传统以鸦片、海洛因为主的第一代毒品,演变为以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新型合成毒品的第二代毒品为主,目前第二代毒品犯罪案件占比80%左右。值得关注的是,以氟硝西泮、“神仙水”等成分复杂的第三代毒品近年发展较为迅速,同时涉甲卡西酮等新类型毒品犯罪也时有发生。该类毒品原料来源相对容易获得,制造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生产周期又短,打击难度加大。 二是毒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手段快速发展,利用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售毒、毒资转账的情况突增,毒品交易更具流动性、随机性,形成甄别难、人赃并获难等特点,毒品犯罪活动愈趋隐蔽,使得打击难度不断加大。如今天发布的关键、宋鹏飞贩卖毒品案,二被告人在家中种植大麻,并利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网络售卖,售卖人数79人,数量达5000余克,即呈现了利用网络快捷出售,且毒品扩散面较广等特点。 三是毒品犯罪链条越趋复杂。毒品犯罪获利高、风险大,毒品犯罪分子为牟取高额利润,往往铤而走险,暴力护毒时有发生。在毒品犯罪中,往往伴随着涉枪、涉黑、涉恶等犯罪,两者相互交织、共生的趋势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公民人身安全。 吴钟夏表示,今后全省法院系统将加强与禁毒部门的配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毒品犯罪审判中发现的治安隐患和社会治理漏洞,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提升禁毒工作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