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福建寺庙巡礼(一)

来源:福建论坛 作者:人气:871次 发布时间:2007-02-20 00:00:00    分享到:

  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各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八闽大地不但有山川之胜,又有圆林之美,更有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古今诗人墨客,吟咏舒怀,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篇章。只要游客有时间和心情慢慢品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教是福建境内最有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以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信徒多,香火鼎盛。境内现有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42座,位居全国前列。著名的有福州涌泉寺和西禅寺、崇福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等。
    福建有代表性的大寺庙普遍离市区不远,坐落之地环境清幽,是闹市参祥拜佛的绝佳之地。寺院建筑普遍经过仿古修葺,完整而不失岁月沧桑之美.

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妙相庄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千手观音工艺精绝,千手千眼,金光闪耀。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雪峰寺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822-902年),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古人有诗赞曰:太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锄错落千重岭/玉砌嵯峨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作为当今福州五大禅林(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雪峰崇圣寺、北峰石牌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之一的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建三十余年,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乃义存的高徒。乾宁元年(894年)移址陈洋(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为今名。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余间,僧众1500多人。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


 

泉州开元寺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宋、元代有支院百二十所,“食指常万”。现存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开元寺中轴自南至,建筑群依次为:照墙“紫云屏”、山门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又名百柱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西塔。大雄宝殿始建于垂拱二年,名紫云大殿。屡圮屡修,现存为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9间,进深6间,原应为石柱百根,故别称百柱殿。庭中有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13座。其中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建造的金涂式小石塔一对,最为重要。大殿后为甘露式坛。据载,明末清初泉州甘露戒坛与此京戒坛寺,杭州昭庆寺为全国仅存三大戒坛。寺两厢有长廊。东侧有檀樾祠、准提寺(俗称小开元)、东璧寺,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又称阿弥院殿),后改为水陆寺,现改建为泓一法师纪念馆。西长廊外侧有唐植古桑树一株。两廊外草坪上有东西双塔凌空对峙。  
  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是泉州侨乡的徽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塔名镇国塔,始 建于唐 咸 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原为九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77)重建为七级砖塔。南宋嘉熙二年 至 淳 佑十年(1238--1250)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七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27)重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 (1228—1237)改建为现存的八角五层仿木楼阁攒顶式建筑,东塔高48.27米、西塔 45.05 米。双塔项弥座、塔身、塔盖内外全用白色花岗石构筑。塔刹铁铸、从刹座到鎏金葫芦,高度分别为11.10米和10.65米,各系八条大铁链于刹顶与檐角间。翘檐角系金属铃铛共80只。双塔壁上分布160尊人物浮雕。双塔檐间雕有80尊守望神将。其须弥座雕有佛传图37 方,龙凤狮鸟花卉 48 图,负塔侏儒16尊。台阶两侧象眼板有浮雕。


 

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又名长庆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西禅寺殿宇巍峨壮观,拥有大雄宝殿、明远阁、念佛堂、无尽藏、放生园、大方堂、钟鼓楼、库房等一套完整的建筑物,占地百余亩,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其中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

  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西禅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新加坡的双林寺,为光绪年间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所创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



 

漳州南山寺

  南山寺——在漳州市南郊的丹霞山麓,原名延福禅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南山寺”三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黄道周手书。  
  据《漳州府志》记载,该寺原是唐太子太傅忠顺王陈邕的住宅,因建筑规模过于宏大,有人密告其犯有僭越之罪,朝庭派钦差大臣前来查办。祸将及身,其女金花急中生智,劝父献宅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钦差见寺释疑,陈邕方幸免于难。宋乾德六年(968年)和绍兴八年(1138年),陈邕的裔孙刺史陈文灏及状元陈俊卿先后重修南山寺,并分别改名报劬院、崇福寺。明代,郡守章大任题匾曰“南山法窟”,遂称南山寺。清光绪元年(1875年),该寺住持僧佛乘又募捐修缮。现存的建筑群为清末重修,保留一定的唐代风格。近年当地政府又拨款整修。


 

晋江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五里桥旁,又称“天竺寺”、“观音殿”,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在东南亚及台湾也有一定的影响,为闽南名刹。  

  龙山寺创建于随大业十四年(618年),以后历代都有修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龙山寺派僧人祖派、智渊等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营造石桥,“后因工程浩大,未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今续建,经一年完成”(据《泉州府志》)。这座由僧人倡建的石桥长五华里,称五里桥。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但这座用花岗石建造的大桥仍横跨田间,成为晋江一景,桥上水心亭中有一石刻对联曰:“天下无桥长此桥,世间有佛宗斯佛。”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龙山寺得以重修香火并分传台湾及东南亚。寺僧肇善法师至台湾鹿港修建龙山寺,此寺采用闽南石料修筑。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少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士在台湾宝岛上创建龙山寺,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至今,台湾全岛竟有四百九十多座龙山寺,这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佛教因缘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不少台湾同胞来晋江龙山寺参拜。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等捐资修建了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数次修葺,蔚为壮观。



责任编辑:余小静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