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文艺晚会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从左至右)在演唱《始终有你》。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香港。可以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可以是跌宕起伏的股市楼市,可以是权力与财富的聚集地;也可以是温情脉脉的维多利亚海港,也可以是烟雾缥缈的太平山;甚至还可以是旺角街头的一碗鱼蛋面,还可以是……
喜庆的香港———“铺天盖地庆回归”
其实,还没等抵达香港,庆祝回归的气氛就已经扑面而来。
香港的街头,“回归10年”字样更是无所不在。路灯的杆子上、地铁站内、公园门口、公交车车身……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有类似的标语。而商家们则频频推出“庆回归打折优惠”的活动,在铜锣湾的一家餐厅,甚至推出了回归十年庆典套餐。
香港传媒咨询业,更是将回归十年当作目前的“头等大事”,连篇累牍地作着报道。一些报刊还各自推出了纪念专刊,如《香港文汇报》专门回顾了这十年来香港的变与不变,《明报》、《太阳报》等,连一些相关的“小细节”都不放弃,对香港的所有庆典活动,都投入了巨大关注,什么时候有烟火晚会,哪里又有歌舞表演,刊登得非常详尽;一些平时很“娱乐化”的杂志,这时都显得异常“传统”,纷纷插登回归十周年特刊,例如《快周刊》推出了“明星话十年”,容祖儿、陈奕迅、古巨基、李克勤等大牌明星纷纷赞扬回归十年香港的良好发展,并对香港的明天寄予厚望。
中国的香港 “义勇军进行曲”
紫荆广场上,只要走到金色的紫荆花雕塑边,几乎所有人都会跑上前围看一圈,拍照留念。回归十年庆典,这儿将是重要的景观和现场。
这里是香港“升旗仪式”的重要地点。届时,扩音系统将把国歌从维多利亚港远播到各个角落。香港的朋友告诉记者,以前来看升旗仪式的还主要以游客为主,而近几年来,很多香港人也会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特别是国庆节更加如此。“以前香港人大多不太听得懂《义勇军进行曲》,而现在很多人已经会唱,在许多重要的会议或仪式开始前,唱国歌已经成为自发的行为,不少香港人还会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到心房的位置……”
自觉的香港 非典远走,“卫生”留下
如果说非典有什么积极意义,那就是给香港带来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给香港市民带来了更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记者在搭乘地铁、公交的时候,乘坐电梯的时候,都能看到显著的消毒记录,街头,一些戴着口罩的环卫工人,更是每天三次,对垃圾桶等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就是在一些街边的小饭馆,坐下后也不用担心油腻,后场看了也不会觉得吃不下饭;香港人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健康,已经很少有人去吃那些生猛动物类的菜肴。在公共洗手间也好,餐厅也好,任何一处有洗手池的地方,必定有洗手液、消毒水,一位大楼清洁工告诉记者,洗手液和消毒水都是非典的时候开始添加的,此后一直保持到现在。
热情的香港 “我可以帮你吗”
以前有人曾说过香港人有些“排外”,然而记者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热情。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记者要到香港城市大学采访,但是却不知道该从哪一个通道出去,出去后又该怎么走。就在记者拿着地图迷惑的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走了上来,用普通话与记者主动打招呼,“我可以帮你吗?”听完记者的问题,他指着地图详尽地解释了一番,见记者仍是一脸迷茫,这个小伙子干脆说:“我还是带你过去吧。”于是,他一直将记者带到了这所大学的门口才回头。在香港,像这样主动带路的现象记者不止一次碰到。
勤奋的香港
“我学习,政府掏钱”
走在街上,香港市民几乎全都行色匆匆。特别是在早晨的上班高峰,地铁站内通常都是一路带着小跑的人。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香港人的工作压力、生存压力也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为了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香港人普遍都有“终身学习计划”。地铁车厢内经常能看到“Life in learn-ing”的标语。政府也对此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无论是在职的,还是失业的人士,只要完成相关的学业,就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最高1万元的助学金。所以,如果你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捧着书本走在校园里,不要吃惊,在香港这是很平常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