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决定自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02%提高到7.2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18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央行前一次加息时间为8月22日,期间间隔为25天,为央行历次利率调整最短的间隔。
[解读] 加息早在预料中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延续前6个月不断攀升的趋势,同比上涨6.5%,涨幅之高几乎令所有经济学家都相信,央行再次加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昨天央行一如既往地在周五宣布加息,并未出乎各方的意料。
如何解读人民银行采取紧缩措施呢?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的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表示,这不仅因为中国依然面对较大的通胀压力,也由于中国经济尚未受到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这表明,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动荡的金融市场中的安全地带,流向中国的资本也许反而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因此,货币政策也许会面对更大的紧缩压力。当然,一旦全球经济因次贷危机明显疲软,中国由于其对国外需求的高度依赖将难以独善其身。
继9月10日破7.53关口之后,9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破7.52关口,以7.5169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预期] 加息或不见底
有经济学家担心,由于流动性过剩因素持续,中国未来通胀压力可能仍会缓慢地持续至2009年。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学家沈明高表示,目前美次债扩大的程度不明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加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依通货膨胀的走势而定。如果通胀先见顶再下降,加息的可能性就不大。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最近央行官员发表言论希望能看到实际存款利率为正,表明央行认为加息尚有空间。但实际利率到底是多少却难以测算。理论上,应该使用通胀预期——但对此没有人能提出完善的主张。次优选择是使用历史数据,但到底应该用目前的整体CPI(6.5%),过去8个月的平均CPI(3.9%),目前的非食品通胀(0.9%),还是GDP物价平减指数,经济学家们都还没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影响】
股市:周一恐难涨 短期大震荡
从今年以来的几次加息看,每次调控后,股市都呈现强劲反弹走势。那么,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如何?市场会不会“利空出尽”重新大涨?
申银万国的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整体而言,加息不会改变股市的固有运行大趋势,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但就短线而言,由于1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达到了3.87%,水平已不算低了,同时股指所处位置也大不相同,所以这次股市反应也许会比前几次剧烈,所面临的震荡要大一些。
下周一的指数涨跌备受关注。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则认为,加息不是直接针对股市,但股市高涨与流动性过剩有直接关系,所以会受到相应影响。他还认为,加息对股市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周一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资深投资者刘健对周一走势更加悲观,他认为,目前大盘其实运行到了一种可上可下的位置,下周建行上市发行对市场有冲击,加上加息利空打击,下周将迎来黑色星期一。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认为,此次加息的作用应该不会太大,股市在前两天已经消化了。其影响主要还是心理上的,表达了收缩市场流动性意图。此前4次加息效果并不明显,此次加息的效果仍然不会太明显。加息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姿态,央行需要在宏观调控中有所作为。以后CPI可能继续走高,因此加息还将继续。
楼市:警惕类似次级债危机的发生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8月金融运行数据显示,今年1-8月人民币贷款增长已达3.08万亿元,超过了今年年初所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2.9万亿元的目标。个人贷款被认为是8月贷款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当月个人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2%,而个人贷款余额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在今年1-7月均仅为20%。
8月份,全国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增长快于企业贷款,在个人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幅又高于短期贷款。分析人士从中找到了各大银行近一个月“突然”在全国各地施行收紧房贷政策的答案。由于怀疑个人贷款的增长是推动股指及楼价飞涨的“罪魁”,各大银行在近期对个人住房贷款发放严格控制,可谓意料之中。
业内人士计算,今年经过五次加息,令年初一笔50万、期限为20年的商业住房贷款月供,从每月的3909.58元,增加到最新的4129.46,月供负担增219.88元。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分析师何志成分析,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增长,房贷还款利率越来越高,市场需警惕在中国也有类似次级债的发生。
今年历次加息对股市影响
加息后房贷月供增幅 (等额本息 单位:元)
【建议】
寻找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利空”两次出现,股民在“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
太平洋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余赤平表示,对股市而言,短期政策组合拳的连续出台,市场走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数,但是总体来看,市场估值水平还处于中等泡沫阶段。虽然近两年的牛市中,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跟不上股价的增长,但是蓝筹股的动态平均市盈率还位于40-42倍,加息可能会抑制一部分资金的投资需求,但对于认可市场估值水平的投资者,对于风险偏好相对较强的资金,宏观调控还很难减小他们对资本市场的热情。近段时间,市场顶住了北京银行上市,特别国债发行等一系列的压力,足以证明市场的强势,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在风险可能降临市场的时候,最关键的不是逃避,而是寻找到能够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广发证券分析师黄先生建议,这次加息对最为过热的房地产影响极大,不排除接下来还有其他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投资者最好回避该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