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揭秘保险中介“抢险”内幕

来源:海峡财经导报 作者:鄂佳 江云花人气:749次 发布时间:2007-10-26 00:00:00    分享到:
近日,中国保监会紧急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中介业务管理防范保险诈骗的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加强自身内部管控,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相关机构有机可乘、非法经营保险或进行保险诈骗的,将予以严肃查处。
  保监会这则紧急通知并非无的放矢。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保险中介公司利用低价交通强制三者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吸引车主,在骗得车主身份证号码后通过交强险系统提前下单来抢夺客户的行为。不久前,车主杨先生就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

未经客户允许 中介提前下单

  “(保险)中介公司实在太过分了。”回忆起几周前的经历,杨先生仍是愤愤不平。
  杨先生的车险是今年10月8日到期,由于正好遇上国庆长假,他必须在9月30日前购买车险才不会让保险“断档”。9月,杨先生接到一位保险业务员的电话,该业务员称,其所在的公司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的一级代理,通过他在一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购买车险(交强险和商业险),费用只需4900元/年。之前杨先生的车险费用从未低于5000元/年,而且去年他还出过几次险,今年的保费还会有所上浮。对方以帮助杨先生算具体费用为由,骗取了杨先生的身份证号码。
  随后,该业务员表示,杨先生的车去年出过三次险,因此全险的报价须提高至5800元/年。杨先生表示保费太高无法接受。该业务员马上询问他打算在哪家保险公司购买车险,杨先生随口表示计划在太平洋保险公司投保。
  几天后,杨先生向一名人保的业务员购买车险,结果却被告知他的交强险已经在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下单了。这让杨先生颇为惊讶,因为他并未在太保购买任何保险。
  杨先生想到几天前那个保险中介,联系上那位保险中介后,该业务员表示,已帮杨先生在太保投保了车险,而且保单已经出了,杨先生只能在出单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到别处无法购买。
  之后,经杨先生再三投诉,太保才勉强撤销了杨先生的交强险保单。

擅自下单属违规


  事实上,像杨先生这种遭遇“抢单”的车主不在少数,对此,一名保险业务员透露,为抢到客户,一些保险中介公司经常采取各种手段骗取车主的身份证号码后提前出单。据悉,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调查此事,如果保险公司未经车主同意就下单的次数超过一定比例,将会受到惩罚。
  据了解,保险公司70%的销售业务都交给保险代理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每拿到一份交强险的投保单就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保费4%的报酬。有的保险公司还会在年底给业绩好的保险代理员返利,在利益的驱使下,保险中介公司使出各种招数抢单。
  财险行业专家表示,保险公司在没有经过车主许可的情况下,获取车主身份证号将车主的交强险锁定的行为是违规的,车主可以向保监会投诉。

低保费为“诱饵”

  交强险费率浮动机制施行后,费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挂钩,上3个及3个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车主,可享受交强险费率下浮30%的优惠,上2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车主,可享受交强险费率下浮20%。1个年度发生2次及2次以上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车主,交强险费率上浮10%。
  目前,一些保险代理公司根据交强险的费率调整机制做起了文章,他们一般会以“费率下调”为幌子吸引车主投保,想占便宜的车主难免会上当。业内人士提醒,“打折”的交强险很可能就是“假保险”。近日就有车主听信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950元买交强险”的谎言,买了一份假保险。

借交强险抢商业险

  目前,商业车险的代理费最高是保费的15%。对于保险代理公司来说,卖商业车险更有赚头,但是因为交强险是一个强制性的险种,所以保险代理公司往往表面上是在抢交强险的单,其实更主要的是抢商业车险的单。
  保险代理公司在利用这种方法抢单之前,往往会向车主灌输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不能分开买的观点。其实这是错误的,保监会虽然规定所有的机动车必须投保交强险,但没有规定交强险必须到哪家保险公司买,也没有强制要求买了交强险还得买商业车险。

买保险应选正规渠道


  针对当前较为混乱的车险代理市场,保险专家建议,车主买交强险应该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车主可以直接到保险公司营业厅办理,投保交强险所需要的资料有行驶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保险公司通过车牌号就能核算出车主这一年的交强险费率,当即就可办理妥当;车主也可以直接致电保险公司办理或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投保。
  专家提醒,车主不能仅凭保险代理公司的几个促销电话就将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透露出去。正规的保险代理公司有保险代理资格证,而且不会以“低价折扣”等方式引诱消费者。面对保险代理的电话营销,要确定这是一家正规的保险代理公司才能下单。 (鄂佳 江云花)

责任编辑:张文章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