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5年一季度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出席发布会的有,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货币政策处沈理明处长、宏观审慎与金融市场处朱敢处长、金融稳定处李芳处长、调查统计处付志祥副处长、外汇管理二处陈雄副处长。首先,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主任游廉明介绍了一季度福建省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福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存贷款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力支持福建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9%,一季度增加1359.52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9万亿元,同比增长4.56%,一季度增加4641.09亿元。 从贷款主体看,信贷投放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一季度末,全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4.78万亿元,同比增长8.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264.74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93.03%。 从企业贷款投向行业看,一是第一产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全省第一产业贷款余额659.50亿元,同比增长13.0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54个百分点。二是制造业贷款增长稳定。3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0610.46亿元,同比增长6.2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9.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20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业贷款增速转负为正。3月末,房地产业贷款同比增长0.47%,比上年末提高1.22个百分点。 从贷款利率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全省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0%、2.97%,同比下降53个、42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 科技金融方面,深入开展金融支持福建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创兴闽 ‘银’领开篇”等专项行动。继续落实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截至3月末,推动金融机构与清单内项目(企业)签订贷款合同744.78亿元,发放贷款235.12亿元。在政策牵引带动下,3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9.99%,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5个百分点;科技贷款平均利率为2.71%,同比下降48个基点;获贷企业数达2.92万户,同比增加3188户。 绿色金融方面,推动碳减排贷款增量扩面,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福建“双碳”事业发展。截至3月末,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68.84亿元,支持741个绿色项目建设运营。用好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首批重点项目7个,目前已投放1.55亿元,支持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河湖等EOD项目开发建设。截至一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较年初提高0.81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方面,落实《金融支持福建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发展。截至3月末,省内金融机构对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088.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93%,当年新增贷款金额311.91亿元。统筹发挥金融、财政、产业等多部门合力,引导金融机构用好乡村振兴贷、专精特新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一季度新发放优惠贷款超过140亿元,惠及涉农、民营小微等经营主体约2600家。 养老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居民养老贷”等适老信贷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备老人群制定阶梯式储蓄方案,加强养老金融宣传。支持完善金融服务适老化升级改造,引导金融机构推进营业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目前全省适老化银行网点覆盖率达100%。 数字金融方面,推进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征信赋能方面,推广应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通过接入平台查询10867笔,促成贷款3262笔,发放贷款97.91亿元,惠及企业2288家;支持进一步完善“金服云”平台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平台累计收录近77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超亿条,为超40万家企业及个体解决融资需求超50万笔、金额超8500亿元;持续用好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促进供应链融资,截至3月末,全省通过中征平台累计融资1.76万笔、金额4556.3亿元。在数字人民币应用方面,组织运营机构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在住建、教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联合福州市住建局开展数字人民币在预防工程款违法转分包领域应用,推动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工程款近3000万元;联合福州市教育局全面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智能合约应用推广,已落地21家,还有近50家教培机构正进行对接;指导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落地物流行业智能合约供应链融资业务,为某物流企业提供保理融资贷款定向还款服务,防范资金挪用风险。截至3月末,全省累计开立数字钱包1187.90万个,交易笔数1.83亿笔,交易金额5191.35亿元,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门店66.01万个,消费金额在全国17个试点省份中排名前列。 三、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支持福建稳外贸、稳外资 一是持续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截至2025年3月末,福州、厦门、泉州等试点地区累计为608家优质企业办理贸易项下5项高水平试点业务18.5万笔、423.9亿美元。全省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企业外债签约和变更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业务近45亿美元,为更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外汇服务。 二是加力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改革。将更多优质中小、民营、“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为优质企业减手续、减单证、降成本、增效益。2020年9月试点以来,累计为企业办理便利化试点业务45.9万笔、金额1518.4亿美元,惠及外贸企业814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家数占比超四分之一。响应市场创新业务需求,支持贸易新业态规范创新发展,一季度跨境电商贸易收支规模达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三是持续优化金融外汇特色服务。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联合市金融局、商务局等五部门推进福州市“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业务,为企业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提供保证金支持,3月25日落地首笔运用“公共保证金”为企业办理远期结汇业务,有效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科技赋能金融外汇服务创新,提升跨境结算便利化水平。一季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经营主体累计获得贸易融资16.7亿元;“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授信3.9亿元,同比增长2.4倍,平台首贷企业占比超四成;“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为467家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73.8亿元。 四是稳慎扎实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聚焦提升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组织建立重点推进企业名单,以及季度重点企业走访推进制度,推动形成“拓展首办户、提升存量户”局面。一季度,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2884.1亿元,净流入522.4亿元。新增跨境人民币“首办户”776户。全省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2302家,办理高水平便利化跨境人民币业务1332.6亿元。 四、持续开展存款保险宣传,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水平,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2025年是《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十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主要特征可以用“存款人不交费”、“大中小银行均可选”、“保障程度高”三组关键词来概括。存款人不交费主要体现在:存款人不用申请存款保险,也不用交纳保费。只要在正规的投保银行存钱,存款人就能依法享受到存款保险保护。大中小银行均可选主要体现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已依法参加存款保险,客户在大中小银行存钱都能依法受到保障。保障程度高主要体现在:我国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据测算,50万元的偿付限额可以使我国99%以上存款人获得全额保障。国家相关部门也会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 十年来,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深入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下沉存保宣传工作重心,在全省建立了常态化宣教基地1184个、聘任存款保险义务宣传员3486名,存款保险知识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存款保险宣传已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和社区,“存保为民”理念深入人心,公众认知度显著提升。在存款保险制度护航下,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总体平稳。(张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