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国网厦门供电:以“算法”为舟楫 AI潮头保安全

来源:国网福建电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8 02:40:43    分享到:

“021425次手环检测到近电报警,请立即处理。”4月9日,在厦门市巷北开关站消缺大修工程现场,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佩戴的近电报警智能手环发出告警,提醒其接近了安规规定距离的带电体,触发“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同步报警。现场人员及时调整位置,保持安全距离,语音随即停止。这样的场景,在厦门电网建设现场已成为常态。

  在国内电力施工领域首推反违章智能机器人,率先自主研发应用电力现场可穿戴智能设备……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引领职工投身创新创效实践,创造一批“从0到1”的科技成果,为厦门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迭代升级 推出第三代反违章智能机器人

  在电力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以往,电力施工场所分布广泛,传统安全监察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存在管理死角。据不完全统计,厦门一周需要巡查的电力施工现场多达400多个,项目分布零散,质规人员即便两人一组,一天最多也只能巡查两三个项目,急需一种全新的智能安全监察模式。

  面对这一难题,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许佳庆创新工作室迎难而上,打响科技创新攻坚战。5年来,他带领团队潜心投入智能安全反违章研究,打造出为电网安全保驾护航的系列优质产品,先后获得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

  2020年4月,第一代反违章智能机器人成功问世。此后,这款融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和图片视频AI识别技术的创新产品不断迭代升级。2021年6月推出第二代,2023年12月推出第二代pro版,2024年年底,成功升级第三代反违章智能机器人。

  第三代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具备更丰富的功能、更强的互动性和运算能力,能精准识别登高未佩戴安全带、动火违章、未穿工作服、验电未戴绝缘手套等20种典型违章行为,为电力施工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了不断提升反违章智能机器人的精准度,许佳庆团队前后搜集了不下五万张图片,通过海量数据“喂养”,让AI不断进化。

效果显著 零下30℃也能正常运转

  反违章智能机器人的实力有目共睹。在220千伏安兜变扩建工程中,它首次亮相便展现出强大的功能。“纠违章又准又快”,实现现场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有效规避风险隐患,提升管控效率,降低安全管控综合成本和事故发生概率。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质安部主任林志艺表示,如今电力施工作业已形成现场执行、后台监督、中间技术支持相辅相成的安全监督模式,有效解决了现场习惯性违章问题。

  近年来,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在海辰锂电110千伏专用变电站及进线工程、厦门东岗-厦门时代A项目220千伏线路工程等多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广泛应用,成功解决安全督查难以全面覆盖、现场习惯性违章等问题。

  不仅如此,它还走出福建,在青海、湖南、浙江等地的电力建设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青海一个光伏电力项目中,30多台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在零下30℃的严寒环境下依然能正常运转,经受住了极端天气的考验。

  凭借出色的表现,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在行业内屡获大奖,入选国家电网双创中心职工创新成果,荣获2024年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

丰富场景 构建智慧安全管控生态圈

  基于反违章智能机器人的成功运用,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不断强化技术攻关,并率先在国网公司系统提出基于LORA通讯技术的局域建设,构建电力施工作业现场智慧安全管控生态圈。

  LORA通讯方式属于局域型窄带传输,穿透力强且辐射范围广,能有效弥补很多施工现场4G和5G信号不佳的问题,大大提升了人机协同安全管控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应用完成后,与去年相比,违章率下降15%。

  近电报警智能手环就是LORA通讯应用之一。它集近电报警、健康监测、远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就像施工人员的贴身“安全保镖”。当作业人员靠近带电区域时,手环会及时发出警报,有效预防触电伤害;同时,它还能实时监测作业人员的健康状态,为施工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有毒气体智能报警装置同样不可或缺。它采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和电化学式传感器,能够对硫化氢、可燃气体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进行实时检测和告警,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筑牢防线,尤其适用于基坑、隧道、管道、井下等密闭施工空间。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从未停止脚步,积极接入第三方智能接地线,进一步丰富了安全应用场景。这些智能设备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网络,让电力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更加安心。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