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责任大于天! 近期,福建气温波动频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增加。多个媒体平台报道消费者在就餐时发现虫子、蟑螂等问题。无独有偶,消费者于女士日前来到我会投诉,称其一行5人到农家乐吃饭,第二天4人上吐下泻进了医院,交涉中农家乐老板说,其他人吃了都没事......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福建省消委会提醒关注以下事项: 一、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1、选择正规餐饮单位 外出就餐优先选择量化等级高、环境卫生良好的餐厅;网络订餐时查看商家资质和评论。 2、用餐前要“三查” 查环境:观察餐具是否清洁、后厨是否公开透明; 查食材:拒绝感官异常(如异味、变色)的食品,拒绝食用“现捕现杀”等来源不明的产品; 查服务:警惕经营者以“特价菜”、“野生食材”为噱头推销高风险食品。 3、特殊人群需谨慎 老人、儿童、孕妇等群体应避免食用未彻底加热的食品,慎用野菜、野菌等季节性高风险食材。 二、经营者要严守安全底线 1、落实主体责任,规范操作流程 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定期自查食品采购、加工、留样等环节,杜绝交叉污染。重点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避免因客流量大导致超负荷经营。 2、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渠道,遇食品安全问题应主动承担责任,而非推诿“他人无事”。对确属自身责任的投诉,应依法赔偿并整改。 3、主动适应气候挑战 做好温度管理,针对气温变化调整食品储存方式(如增加冷藏设备、控制库存量),对易腐食品标注明确食用期限。 三、加强监管 强化食品安全屏障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强化"全链条"动态监管,随抽随检,对发现问题不整改的经营者给予从严从重处罚,引导经营者落实社会主体责任,共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四、遇到问题如何维权?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消费纠纷,应拍照或录像记录问题食品、就餐环境,保留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需密封保存),并及时就医,保留病历、诊断证明、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 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无果,应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