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上链接!”看过直播带货的人,很少能抵住主播的吆喝,这一声令下,不少消费者就跟着开始下单购买了。 直播带货是电商领域的一种创新销售方式,通过直播带货可以实时与观众进行互动,回答问题、介绍产品等,并在直播过程中进行销售和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直播带货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 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直播带货存在着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虚假宣传、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近期厦门市海沧市场监督管理所受理了一起关于直播购物“货不对板”事件,消费者陈先生称,他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里购买了一部价值999元的手机,商家在直播间宣传是内存512G的华为手机,收到之后发现该手机内存为128G,陈先生与商家取得联系申请更换512G内存的手机遭到拒绝。经海沧市场监督管理所调解,商家同意给予换货。 层见迭出,寇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她在某平台直播间看上了一支150元樱花玛瑙手镯,收到货后却发现与在直播间挑选的不一样,手镯上有很多黑点。她在平台上申请退货退款未果遂投诉12315,经调解,商家同意退货退款。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双十一”购物节来临之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诱人的优惠活动,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直播购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保持理性心态,谨防冲动消费。直播带货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不要受直播平台“最后五分钟”“只剩下十件”“明天就要涨价”等煽动性宣传语塑造的营销氛围影响,不要因所谓的“凑单”而忽略实际需求,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也不要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而盲目冲动消费。二是选择正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平台、网店,注意区分自营和平台内经营者,阅览查看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相关信息,慎重选择由第三方跳转的购物链接,不要购买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三是留存相关凭证,谨防维权无门。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直播购物时应及时保留商家直播录屏、承诺截图、聊天记录、购买记录等。一旦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货不对板等问题时,要及时与商家及平台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进行投诉。(通讯员:陈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