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双十一”消费提示

来源:福州市消委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5 11:16:49    分享到:

随着近期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发布“双十一”促销规则,2024年“双十一”促销正式拉开序幕。消费者在购物享受优惠的同时,莫忘理性消费,福州市消委会特提示如下:

多做功课 用好组合

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基本都推出发放消费券(红包)、立减满减、平台补贴等优惠措施,大部分商家也会进行让利促销。消费者购买前要货比三家,可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比对促销商品的价格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促销活动中“打折”、“优惠”规则,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在付款前找商家确认清楚,避免误读,同时用好规则,做好优惠组合。

综合考量 理性消费

在选择购买的店铺和商品时,要综合考量商家和商品的信誉、销量、价格、售后等因素,优先选择在平台直营或品牌官方旗舰店购买。如果一件商品的评价内容中充斥着清一色的长段文字好评、内容大同小异,则有虚假好评的嫌疑。切记,不要为了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尤其是对于化妆品、保健食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更要谨慎囤货,防止过期造成浪费。

直播带货 良莠不齐

直播带货火热,但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语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后服务无保障等。消费者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要保持冷静,克制冲动,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下单交易,同时为保障财产安全及交易记录可循,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更不要直接转账或汇款至私人账户,或者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者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

关注物流 错峰购物

购买商品时要对快递剧增可能导致的延迟送达有着合理的预期,综合考虑产品新鲜度、储存条件以及延误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尽量不要购买生鲜食品、急需用品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以旧换新 巧享优惠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政府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福州市从9月中旬起分批展开新一轮以旧换新活动,涵盖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福州市的消费者可结合自身需求,综合利用以旧换新补贴及“双11”促销规则,获取尽可能大的优惠幅度。目前,消费者可在福建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实名认证,领取对应品类的补贴券后,通过参与的线下商家或在微信搜索“闽商惠优选”小程序等渠道购买符合条件的家电,支付即可享受对应的折扣补贴,同时补贴券还可以与门店优惠叠加使用。

看好钱包 防范诈骗

有不少不法分子趁着双十一期间的网购高峰期,实施网络诈骗。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是在各电商的交易记录里寻找用手机号注册的买家,冒充客服人员、快递员诱骗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获取消费者的银行卡信息,再骗取消费者的短信验证码完成交易。福州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私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银行卡被盗刷;若遇到电话、短信等形式接到的退款、网址链接、电话号码等内容要多方核实,谨防诈骗。

留好证据 理性维权

由于双十一购物量较大,消费者在购物前应与商家就发货时间、退换货手续、费用等问题进行确认或达成协议,并保留相关证据。消费者在签收快递时,若发现货物有损坏或货单不符时,要注意固定证据,贵重物品最好当面验货或录像留证。对于未收到货的,要及时与商家进行联系,并在电商平台上发起维权,保障自身的权益。注意及时保留页面交易信息、双方聊天记录、物流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以通过平台客服发起维权投诉,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或者经营者所在地的监管部门、消协组织等投诉维权。也提醒消费者赠品也享有“三包”服务。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