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大风车”随风转动,源源不断产生清洁“绿电”;屋顶上,成片的光伏在阳光下闪耀;江面上,市民乘坐纯电动游轮观赏闽江夜景……在福州,处处可见电力助力“双碳”落地的生动图景。 当前,福州正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倾力打造“生态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国网福州供电公司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奋力书写美丽榕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打造坚强电网保障清洁能源消纳 坐船从福清市兴化湾码头出海,放眼望去,只见一台台百米高的台风电机组在海域整齐列阵,直径百余米的风机叶轮迎风转动,把强劲的海风转换为一度度清洁电能。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福建海域“狭管效应”明显,海上风力资源优越。面对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福州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大量新能源接入电网,也对电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国网福州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网布局,不断加快清洁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将清洁能源输送至千家万户。 今年2月4日,国内跨海架空线路距离最长的线路工程——220千伏赤厝至华塘线路工程在福州顺利投运。该线路也是福州电网与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的联络通道,建成投产后可大大提高海上风电送出能力。“工程预计每年可为福州南部输送电量约25亿千瓦时,相当于可为24万户家庭提供一整年的电量。”该工程项目经理杨彬说。 建设强劲主网的同时,该公司加快配电网建设,服务分布式光伏消纳。 “现在办公用电全部采用屋顶光伏发出的‘绿电’。”日前,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前来检查光伏设备的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东南汽车城的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正式并网。据介绍,二期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1.695515兆瓦,包括已经投运的一期项目,该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8兆瓦。 该光伏项目采用园区企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消纳模式,不仅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更在用电高峰时有效减轻区域电网负载压力。据估算,整个光伏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1667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近6612吨。 在福州,光伏发电的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仅在闽侯县,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已完成光伏项目并网1016户,总容量约120兆瓦。其中,东南汽车城已完成光伏项目并网17户,总装机容量约2.7万千瓦,在有效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利益,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多领域发力推进电能替代 站在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的茶山上,满目的茶树郁郁葱葱。西兰乡是七境茶的原产地,当地所产七境茶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四绝享有盛誉。2012年,七境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罗源县有11个乡镇152个行政村种植七境茶,茶园面积达4.3万亩,年产8867吨,产值达2.82亿元。 七境茶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离不开电能的助力。当地大力推进制茶工艺换代升级,将传统的炒茶制茶工艺转型升级成电炒茶、电制茶。 “以前炒茶都是用柴火,烧火添柴、抡铲翻炒,火候掌握不好,炒出来的茶品质不稳定,现在电炒茶温度由机器控制,方便又节能!”罗源县七境堂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说道。电炒茶的温度、湿度由电脑智慧化控制,智能控制系统还能根据茶叶数量和含水量自行调节电炒锅的温度与湿度。与传统制茶工艺相比,“电气化”制茶更清洁、更高效、更环保。 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不仅仅是茶产业,在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家庭电气化等重点领域,国网福州供电公司不断挖掘电能替代潜力,积极稳妥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马路上,“绿”牌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常见。“以满足客户充电需求为导向,我们聚焦高速服务区、公交专用站、旅游景点、居民小区等各类场景,持续完善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布局,服务市民绿色出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将视线延伸至河道,交通电气化、清洁化的实践从陆路拓展到水路。今年3月以来,闽江江面上又出现两艘“喝电”的绿色游轮,一艘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闽江会客厅”,另一艘是“闽都号”。如今,在闽江上行驶的纯电动游轮越来越多。 近年来,闽江码头通过电能替代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了游船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逐渐告别“油气声”污染,让游客享受宁静、安详、温馨的环境,助力闽江夜游码头成为绿色、环保、智能、安全的节能示范码头。为更好服务码头绿色用能,该公司组建码头绿色用能服务小组,主动做好客户用电报装服务,助力完善岸边充电设施,打造“智慧全电码头”,保证新能源客船随到随充。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护绿水青山 植树筑绿、修复生态,城市的绿色版图正不断扩大。在福州,绿色建设理念已经融入越来越多的电网工程之中。 在福清市小南洋村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110千伏送出工程的一基铁塔边上,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而在今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砂石地。“传统的复绿时间大概在三个月到半年以上,我们试点应用生态修复新技术,使得这片沙石土在20多天的时间‘变身’绿草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工程项目经理杨彬介绍。 在工程建设中,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将环境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融入电网建设全过程,实施“一线一塔一方案”,编制环境保护专项方案,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及植被专项复绿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植被和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采用土壤改良、专业种植等手段快速恢复植被,有效保护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电网建设运维各个环节,是该公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点任务。 初夏的福州闽江河口湿地,绿水开阔,芦苇摇曳,万鸟翔集,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这片总面积2300多公顷的大美湿地,是多种燕鸥类重要的繁殖区以及黑脸琵鹭等水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5月30日,闽江河口湿地的净零碳智慧观鸟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净零碳智慧观鸟屋运用带有全彩涂层技术的单晶硅光伏板组件。光伏板涂层美化后能够较好地融入湿地风光。独特的3D涂层技术能实现展示图案不同色彩的透光率一致,且无热斑效应,能有效减小组件玻璃面板反射光对鸟类栖息产生的影响。”净零碳智慧观鸟屋项目执行方福州市综合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宋天成介绍。据悉,净零碳智慧观鸟屋预计于6月底完工。 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通过在珍稀物种栖息地及周边建设绿色电力供应系统,助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绿色、安全、可靠、智能的电力解决方案守护了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这里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