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天时节的到来,万物经过一个冬天的雪藏开始复苏,一道特殊的时令美食——春笋,也开始慢慢呈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春笋脆嫩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以及钙、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历来文人墨客和美食家都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不论是采用炒、炖、煮、焖或煨的方法烹饪皆可成为佳肴,“春笋白拌鸡”“南肉春笋”“问政春笋”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菜。春笋富含膳食纤维,主要由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组成,其含水量较高,因此吃起来脆嫩爽口。 但是,由于春笋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草酸这两种成分,如果加工方法不科学和过量食用,就会给食用者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过敏、胃肠不适等健康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食用春笋不当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及其风险防范的措施。 食用春笋不当会带来哪些健康风险? 一、诱发过敏 春笋在中医上属于发物,性寒,过敏性体质的人食用春笋可能诱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甚至荨麻疹等。 二、肠胃不适 春笋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虽然可以刺激并加快胃肠蠕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胃肠道负担,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春笋后容易出现腹部胀痛、腹泻等情况。 三、影响儿童发育 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春笋中富含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的吸收和利用。食用过多,容易使儿童出现缺钙缺锌的情况。 那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 一、安全选购 购买春笋时,应选择外观嫩黄色为主、无异味的新鲜春笋,避免购买暗褐色或者有异味的可能变质的春笋。 二、正确储存 采购的春笋可放入浓盐水中浸泡保存,或在笋上涂抹食盐并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产生变质。 三、科学烹煮 新鲜春笋剥皮切片后,放到锅里煮开15分钟左右,捞起于清水中浸泡,每三四个小时更换一次清水,笋片较薄的一天左右即可加工食用,较厚的一般需要两天时间,这样既保证春笋食用的安全性,又保证了春笋食用的口感。 四、食用适量 适量食用春笋可开胃消食、润肠通便,但过量食用易加重体内寒凉之气,增加肠胃负担,刺激肠胃出现不适。 五、及时处理 如果食用春笋后出现较为严重过敏症状的,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如果出现轻度肠胃不适的情况,可以采用热敷、按摩肚子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缓解,也可以服用养胃和健胃消食类的药物进行调理;如果出现胃部烧灼等较为严重的不适感,就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