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概念首次亮相,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又是如何实践的呢? 国网福建电力立足福建资源禀赋,加快打造闽电数智大生态,发布《国网福建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从企业战略层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顶层设计,构筑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力争到2024年将该公司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领高地和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区。 国网福建电力从人工智能应用、运营、技术三条主线着手,以“三个一批”(研发一批、迭代一批、推广一批)差异化策略推动全专业全场景规模化应用,增强业务和基层普遍获得感。在运营管理体系中,该公司将重点打造能力开放的人工智能基础平台,构建从“需求-样本-模型-服务-迭代”的人工智能(AI)研发应用闭环“一个链条”,建设基于统一平台的运营管理体系。 福建首次完成数字化表计 接入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 在220千伏建新变电站内,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运维人员操作着电脑对机器巡视获取的照片进行审核分析,仅用时10分钟,就完成10公里外110千伏会展变电站全站设备外观、渗漏油、表计压力及避雷器泄漏电流等情况的巡视检查。智能巡视运用后,该公司运维人员平均例巡时间由6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巡视效率提升63.3%。 110千伏会展变是福建省首座将数字化表计接入智巡系统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只需通过电脑调取现场监控巡视报告,远程复核异常及告警点位,就能完成一次巡视任务,实现对变电站内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数字化表计的接入,解决了过去由于视野盲区而难以实现的大量SF6(六氟化硫)、泄漏电流等表计的远程巡视问题,不仅实现了表计抄录的机器替代,而且提升了表计抄录的精度。 通过高清视频设备和数字化表计远传作为主导,摆脱了以往人工巡视时巡视效率不高、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且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符合电网新发展理念,打造了全新的运维管理模式。在“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人机协同智能巡视模式中,运维人员在精巡阶段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人工判断,以强化人的决策作用,对差异化设备制定可靠性提升措施。 “人工智能+无人机” 特巡保电添“利器” 在四翼转动的“嗡嗡”声中,无人机迅速飞上天空,在视线中变得越来越小,而技术人员在监控电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无人机拍摄的所有画面,这只是科技渗透电力行业的一个应用场景。 “数字化应用远超我们的认知。”国网福建电科院输变电中心专责李哲舟说:“依托‘人工智能+无人机’,我们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输电设备潜在的缺陷隐患,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效率方面更是超乎想象。”据介绍,采用巡检影像标注于缺陷智能识别系统每处理1张图片用时低于5秒,再加人工简单复核,处理1万张图片时间低于7天,大大提升了缺陷发现的效率,“这在以前是万万办不到的。”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智慧运维为导向,深化无人机智能巡检应用,建成统一的无人机作业管控平台,纳管国网福建电力无人机3000余架,持证飞手2800余名、无人机机场60套,年均拍摄电网设备图像超过1300万张,人工智能识别应用超80%,实现了无人机数字化巡检规模化应用。 “人工智能+安监” 赋能安监全面无死角督察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安监部员工在安全风险监督平台收到现场作业违章推送信息,通过电话沟通,及时对作业现场进行了安全管控。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深度开展安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采用图像识别等技术,研发部署30类典型违章识别模型,实现安全风险监督、人工智能、统一视频三大平台智能识别链路贯通,能够智能识别多种复杂场景下的违章行为,通过违章告警推送,让督查人员及时提醒现场人员。 该项应用具有2000路并发以及轮巡识别能力,能全面无死角督查全省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现场,已累计推送告警910例,有效节约了督查人员的时间成本,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邵淑婉 陈伯建 马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