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最高法院工作要求,重点做好“强治理、优服务、重监督、提质效”执行四项工作,巩固拓展执行难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大格局,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2.10万件,执结29.9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234亿元。最高人民法院考核的18项质效指标中,福建有10项指标高于全国均值,其中有8项居全国前10,“3+1”核心指标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福建法院“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执行服务中心建设、执源治理等工作获最高法院或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六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法院肯定推广。2名执行干警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1名获评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下面,向大家通报两年来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和介绍2023年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的评选情况。 福建法院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情况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福建法院自2022年2月起,连续两年在全省组织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立足执行工作职能,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服务企业,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 一是强化组织,高位推进部署落地。省法院金银墙院长连续两年在全省法院院长会上就“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2022、2023年初,省法院就研究下发“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工作方案,各地法院随即响应跟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省法院分管执行的院领导带队走访省企业家联合会、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省法院执行局带头深入省内建筑业龙头企业开展调研和党建联建。全省各地法院院长、局长纷纷带队进企走访和攻坚涉企执行案件,建立执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实现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和效果。 二是纳谏问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全省法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确保纳谏问需取得实效。两年来,出动干警5983人次,深入2665家企业调研走访,问需于企,收集企业涉执需求或意见建议2324项,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244个,实现“企业意见客观收集,司法需求积极回应,涉执问题依法解决,企业对法院执行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各地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代理律师进法院座谈交流、跟案执行247场次,零距离接受监督、面对面共话营商环境、体验执行行动、收集对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集众智汇众力,切实提升执行工作水平。 三是送法入企,为企业发展把脉体检。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法治体检员”,开展涉法涉执法律咨询335场次,积极帮助企业排除潜在纠纷隐患,并对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开展法律宣讲201场次,针对走访企业的特点和法律风险点研发并发布菜单式法治课程表,提供点单式法治宣讲课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受访企业好评、点赞。如三明中院执行法官为三钢集团就集团关心的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四是综合施策,做实助企纾困解难。紧盯各地支柱、特色产业等企业,充分运用集中强制执行、善意文明执行、“执破直通”、企业信用修复、降本增效救助、惠企措施出台等“十个一批”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优服务。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529场次,用足用全强制执行措施,集中执行拖欠企业账款案件49622件,及时为企业回笼资金149.49亿元,帮助减轻资金周转压力和经营成本。同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尽量避免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企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如厦门中院创新建立账户置换盘活资产机制,为企业资金账户松绑,获评最高法院能动执行十大典型案例。充分运用我省党政机关主动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工作机制,开展党政机关拖欠企业账款清零行动。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激励引导3425家被执行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和企业合规改革,及时消除信用惩戒关联影响。运用“执破直通”机制,强化执破衔接,助力1164个市场主体出清和重生。此外,全省法院还通过出台便企利企举措或机制文件77个、推动147件涉企重点信访案件实质化解、对确有困难企业依法适用缓减免执行费416.88万元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提升涉企司法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这项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紧急迫切的难题,总结出台了省法院《关于发挥执行职能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健全完善了人民法院助力企业发展的司法举措机制。这项活动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最高法院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等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下一步,福建法院将继续推动“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成果的转化运用,打好护企安商“组合拳”,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新动能。 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情况 为更好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充分展现福建法院执行工作成果,推动福建法院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日前,福建省法院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活动,各地法院共报送50起执行案件。根据评选活动通知确定的标准,经过评审小组初评、复评,最终确定鼓楼法院等10家法院的10起执行案件入选“2023年度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此次获选案件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高、方式方法新、执行效果好,展示了福建法院在服务大局、服务民营经济、保障民生权益、创新执行方法、涉台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执行智慧和担当,还凸显了在“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效。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聚焦服务发展大局。全省法院紧贴党委中心工作,以“服务产业发展看执行”为切入点,着力服务保障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件6中,执行法院积极响应中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工作部署,彰显了法院维护种业发展的执行担当。案例8中,执行法院深化“法特派”机制,助力引入优质茶企,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10中,执行法院在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的同时,协助养殖户申请办理海域养殖经营权证,促进养殖合法化,助推“蓝色产业”在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服务民营经济。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福建法院竭力为民企解难题、纾困境,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如案件3中,执行法院积极为困境企业执行修复信用,助企脱困,促企发展。案件5中,执行法院盘活“沉睡”土地,实现“腾笼换凤”。 三是聚焦保障民生福祉。住房问题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福建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智慧、能动执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领域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如案件1中,执行法院以“小案件”解决“大民生”问题,圆满解决老旧小区底层业主阻扰加装电梯行为,让小区居民“住有宜居,居有所安”。案件9中,执行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引入第三方盘活复建停工八年的“烂尾楼”。 四是聚焦创新执行方法。执行方式创新是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案件2中,执行法院创新性运用整体处置上市公司大宗股票处置,不仅高质高效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又稳定了案涉上市公司股价。案例7中,执行法院根据大宗林权特点,创新采用调取林业机关林勘数据为主、林业鉴定机构核查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估,不仅缩短了评估周期、节省了的巨额评估费用,还高效兑现了申请人的胜诉权益。 五是聚焦保护涉台文物。福建是涉台文物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涉台文物是台湾人民的情感归依和精神牵挂。案例4中,执行法院将“执行110”快速响应、涉台文物多元解纷、族亲文化宣教机制深度融合,仅历时14天就将被非法占用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简氏侨馆”腾空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