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2023年配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中获悉,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6项配电网工程入选“百佳”,获评项目数量并列国网公司第二。 配电网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1135”配电管理思路,立足实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晰工程质量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要点,有效落实质量管理重点任务,建立专业协同机制,统筹配网运维、建设专业管理力量,形成合力,加强关键环节管控,深入开展工程验收;提前谋划未来三年配电网“一张蓝图”,高标准推进精准投资和精益运维,不断完善网架结构,以配电网规划及标准化建设为重心、以打造新型智能配电网为核心,推动配电网建设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厦门湖里西网格后浦社区后浦村配电站等设备新建工程为厦门市湖里区后浦社整村电力提升改造的配网项目。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在整治火灾隐患、触电隐患、空中缆线、台区过重载等四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后浦社内部台区布点、提升台区供电能力、提升网架供电可靠性。 该站房一层安装供电设备等强电设施,并装设厦门首套10千伏配电站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二层分区安装通信、智慧湖里机柜等弱电设施;三层作为社区工作站,实现一地多用、有效聚合,成功解决公共设施落地难的问题,节约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公共设施用地,同时使设备与景观更加融合。 110千伏松村变电站10千伏前海线、洋边线1号杆至60号杆线路改造工程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是国网惠安县供电公司为配合县政府对309县道拓宽需要,对沿路10千伏前海线、洋边线1号杆至60杆架空线路开展的迁移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线路供电可靠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在工程建设中,国网惠安县供电公司充分考虑沿海地区风大及线路防污闪情况,开展差异化设计。在应用典型设计的基础上,创新采用防腐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架设和维护方便、传输容量大的绝缘横担和铝包钢绞线;并在线路上所有转角、耐张处均采用窄基塔作转角,水泥杆与窄基塔的比例不超过3:1,有效提升配网质量。在今年“杜苏芮”台风登陆期间,全线未出现倒杆、倒塔、断线的情况。 110千伏漳港变电站10千伏沙尾线百户村10台区新建工程位于全国文明村镇、福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百户村。该配电台区为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依托融合终端实用化,通过实施10类全景物联感知和智能化改造,赋予示范台区可观测性、可描述性、可预测性、可互动的特点。该台区投产后,实现百户1台区与百户10台区低压互联互备,电压合格率达100%,用户侧电能质量100%合格。 为打造精品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依托配网工程全过程管控系统,进行数字化管控,推行变台引线等9个模块工厂化预制,确保施工工艺质量。在推行标准化施工的基础上,该公司结合地方特色在配电箱绘制了山水画,使电力配套设施与村落景观相得益彰。 南平武夷山10千伏黎源线兰家科配变改造工程运用了三项全新技术。一是全绝缘紧线器,有效防止紧固力过大而造成绝缘层破损,导致漏电引发公共安全问题,使用紧线器(中间)只需 2-3 分钟,绝缘导线固定的平均效率提高 5 倍以上。二是安装避雷器检测设备,此设备为配电网防雷综合分析及防雷治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三是搭建智能融合终端,开展基于云边协同应用体系的故障精准研判与主动抢修、台区供电能力及电能质量监测等应用。 台区投运后,提升了武夷山市星村镇黎前村供电质量,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制茶等农副产品加工、畲族文化文旅产业用电需求,推动城乡供电服务同质化,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三明泰宁35千伏金湖变电站10千伏下坊线下坊农庄变改造工程位于三明市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下坊码头,地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大金湖景区中心。2016年,泰宁县水际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重点发展水际村下码头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但原有电力设施容量已无法满足该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国网泰宁县供电公司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前往该村进行实地勘测,参照“施工升级转型”制定项目个性化改造方案,该工程箱变基础采用预制件模块,缩短了施工建设周期,满足了该村旅游业发展的电力负荷需求,并达到了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相融合的良好效果,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漳州龙海220千伏龙海变电站10千伏方田线方田村2100台区新建工程为漳州市龙海市白水镇新农村建设电力整村改造的台区新建项目。该工程主要为提升漳州市龙海区白水镇方田村供电质量,为该村新增农业用电提供接入电源。 国网龙海区供电公司主动对接龙海区白水镇政府,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按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精益化运维、智能化管控目标开展规划,按精品工程建设标准,对该村配电网进行整村改造。该工程深化以“工厂化预制、成套化配送、装配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的施工全场景“四化”应用,实现柱上变台、柱上断路器引线、拉线、接地线预制100%覆盖;加大不停电作业力度,推行工程“零感知”投运。该工程运用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搭建方田村三维建模信息,规划新增台区线路最佳接入方案,让配网规划人员综合考虑材料运输、缆沟走向、设备选型、施工便道等因素,实现选址最合理、最优化、最省钱。 (国网福建电力 | 林晶 卢伟峰 梁光斌 江丽霞 陈黎明 林国庆 王菲娜 黄泽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