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度输变电优质工程金银奖和标杆工地、标杆工程名单公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有12项工程获奖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六精四化”,高质量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以“六精”管理理念为引领,构建“架构更加科学合理、运转更加有序高效、管控更加科学有力”的专业管理体系,以“四化”工程建造为手段,实施“价值追求更高、方式手段更新、质量效率更优”的高质量建设,推动“三横五纵一平台”的专业体系高效运转,全面提升基建管理现代化水平。 闽粤联网工程全面应用特高压直流先进成果,在国内首次研发应用混合式有源滤波器,应用换流变匝间短路快速保护等先进技术。该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互联互通、余缺互补、应急互备,对提升闽粤两省之间电量余缺互补和紧急事故支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厦门110千伏中洲变电站全站采用建筑业新技术4项、电力建设五新技术5项。同时,该变电站开展创新研究,提升电缆剥离工艺与工作效率。工程投产后,保障了同安南部新城核心区供电安全可靠,提升厦门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优化城市网架结构。 莆田110千伏清中变电站竣工投产后,优化了区域电网结构,保障了附近工业区、学校的用电需求。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在对工程质量“精雕细刻”的同时,还大力推进绿色建造,全面使用低碳环保型建筑主材,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建设,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明大田35千伏谢洋变电站位于三明市大田县谢洋乡,项目建立工程全专业模型,利用全站三维透视实现现场基础建设合理布局,精心施工、严格管控;采取主变独立设置沉降观测点,增加主变沉降观测点美观性及实用性;利用通信自动化联调软件和智能对点装置,做到快速智能对点;项目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应用2项、项目QC及群众性创新成果2项。该项目的投运有效促进了三明地区电网工程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改善了谢洋乡供电能力以及电能质量,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引擎”。 北电南送特高压线路工程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山地微型桩基础,全线100%应用落地抱杆和流动式起重机组塔,生动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六精四化”管理理念。该工程投运后,提升了华东特高压主网架支撑能力,增强福建“北电南送”输电能力,进一步完善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泉州220千伏石院变电站围绕“六精四化”工作要求,加强基建新技术应用,推进工程绿色建造。作为福建省首个模块化2.0应用示范工程,采用GIS扩建不停电技术、装配式一体化墙板、单元式小型建筑等16项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满足石井镇及水头镇的负荷增长需要,减轻蟠龙变供电压力,进一步加强及理顺区域110千伏网架,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助力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 厦门110千伏西滨变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建造工艺创新力度,推动绿色建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低碳环保等材料,节能节水,更好地引领了电力建设工程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工程能够进一步提升厦门杏林西部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长泰1000千伏变电站以“1个决策看板+8个分项模块”为思路,升级打造智慧工地2.0系统,示范应用“智慧安装”实现电气安装智能化,工艺流程管控自动化;围绕“规、建、运”全流程信息共享,试点推广“一键移交”。该工程对保障福建北部清洁电源外送和福建南部负荷中心受电具有重要作用,更好地完善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及福建电网结构布局,有效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电网发展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福州220千伏海口变电站位于福清市海口镇,随着元洪投资区、洪宽经济区等重要园区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工程的投产不仅满足了这些园区发展的用电需求,还理顺和优化了福清区域110千伏网架结构,提升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该工程实现“红色引领、绿色建造、金色品质”建设标准,全站使用应用标准化预制小型构筑物、装配式建筑物一体化纤维水泥复合外墙板两项新技术新材料,采用预制光缆的双重化配置、智能终端、新一代集控系统及环水保监测系统等新技术和新设备,能够自动数据采集与监测,极大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莆田220千伏书峰变电站位于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主要为仙游县西北部供电。建设期间,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基建工程“六精四化”,在工程建设现场成立了莆田电网建设临时党支部,统筹抓好工程前期策划及过程落地,最大限度应用一体化墙板、装配式围墙等模块化、标准化产品,减少了扬尘和噪音排放,提高现场工艺质量和装配效率。同时,该工程贯彻执行环水保措施,将绿色建造理念融入变电站建设全过程,协同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漳州核电500千伏送出工程成功试点了微型桩基础施工工法,降低了对山区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面积,提高了成孔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同时,因地制宜地采用岩石锚杆基础,充分利用岩石自身承载力,实现了核电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工程投产后,有力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最大限度满足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机组——漳州核电1、2号机组的电力安全稳定送出需求,预计可为厦门经济特区及闽南片区最大输送1.5万兆伏安的清洁能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绿色动能。 漳州220千伏文昌变电站新建工程投运,满足了漳州市东山县用电负荷增长、为优化东山县电网结构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该变电站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固东山县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为东山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电能资源。在建设过程中,220千伏文昌输变电工程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制作展示工程进度计划与重大风险分布时区图,明确党员骨干带头责任,全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作业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工程安全公示牌,明确“党员责任区”,升级“专业片区项目部”管控模式,执行扁平高效提级管控机制及项目经理主汇报机制,细化建设协调工作“颗粒度”,保障了该变电站的顺利投运。 2024年,国网福建电力将围绕“一个对接、两大体系、三项任务”的管理思路,即做好与政府汇报对接工作,做实做优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抓好工程设计管理、推动“四化”转型提升和强化基建队伍建设三项任务,笃行实干、勇毅前行,推动基建“六精四化” 进阶登高,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更好服务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网福建电力 | 陈敏 陈娜丽 葛胜武 吴峰 罗澜 郑一圣 林祥璐 黄伟源 何炜 陈志涛 林辛 赖宝鹏 林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