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儿童服装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流通领域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质量和安全实际情况,关心儿童消费安全,让消费者获得专业、客观、实用的相关信息,指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托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福建省流通领域的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电商销售平台等渠道随机购买了不同类型、不同品牌、不同价格区间的30款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围绕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安全、舒适度、标签标识、色牢度等多项指标开展了比较试验。现将本次比较试验的结果公布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测试项目涉及pH值、甲醛含量、纤维含量、邻苯二甲酸酯、附件抗拉强力、绳带要求、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重金属、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附件锐利性、标识等方面的12项指标。样品来源兼顾到不同的消费受众群体,其中实体店20款样品,电商平台10款样品。 二、测试项目及依据标准 福建省消委会委托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以及经备案现行有效的或网上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和要求或其他相适应产品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 测试依据主要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等。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检测项目一览表 
三、比较试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在不同渠道(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平台)随机购买的30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的结果:实体店20批次,其中3批次存在不符合项,占比15%;电商平台10批次,其中9批次存在不符合项,占比90%。不符合项主要为:绳带、标识、纤维成分、pH值、耐湿摩擦色牢度等。在电商平台采购的样品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标识、绳带要求不规范。 
1.绳带 本次比较试验检测的样品中,8批次绳带不符合标准。其中2批次为实体店随机采购,6批次为电商平台随机采购。本次电商平台上随机采购的商品中超7成样品在绳带指标上不符合标准。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绳带不符合情况表 
相比成人服装,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往往需要更为严格的生产规定。为减少儿童及婴幼儿因服装绳带造成的勒伤、拖拽等潜在危险,国内多项标准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绳索和拉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详见下表3。 表3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绳带要求 
2.标识、纤维成分 服装标识是由生产企业或品牌运营商附加在服装上,用于向消费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使用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媒介。它属于商品配件的一种,以放置或缝贴等形式安置于服装某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是每件服饰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服装标识包括商标、吊牌、耐久性标识三部分。这些标识被安置在不同位置,起着不同的作用。服装标识是生产企业对服装质量特性和特征的说明,为经销者、消费者提供服装信息,帮助他们了解服装的性能、质量状况和使用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产品标识(使用说明)作为产品合格判定的一项要求。 依据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标准,正规的服装类标识需要包含: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内容。其中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和维护方法必须标注在耐久性标识(水洗唛)上。 本次比较试验检测的样品中,9批次标识不符合标准,其中8批次为电商平台随机采购。其中4批次均未标注制造者的名称及地址,1批次未标注制造者的地址;5批次未按国标要求标注安全技术类别;8批次在纤维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问题:3批次未按要求标注纤维成分及含量、1批次纤维名称不规范、3批次面料产品明示纤维种类与实测种类不符、1批次纤维成分及含量实测值超出标准要求范围。 国家标准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纤维含量如何标注有明确的规定。纤维成分含量标识标注不全或标注不准确一方面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购,部分以次充好的产品会对消费者造成欺骗;另一方面,服装中所含纤维种类与服装的洗涤护理息息相关,标识不正确的话会影响穿着过程中的护理。 8成在电商平台上随机采购的样品在标识上不符合标准具体情况见下表4: 表4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标识不符合情况表 



3.色牢度、pH值 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一般将色牢度评定等级分为1-5级,数值越大,色牢度越好。色牢度不合格将会导致服装在穿着使用的过程中互相沾染,这些色牢度不佳不仅影响服装外观,与身体接触的过程中,部分染料可能粘附在皮肤上导致过敏等影响人体健康。 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如果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人体的弱酸性环境将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服装产品的pH值范围有明确要求。 本次比较试验检测的样品中,1批次pH值与耐湿摩擦色牢度不符合标准。具体情况见下表5: 表5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pH值、色牢度不符合情况表 
4.其他检测项目 本次比较试验检测的样品在其他检测项目中未检测出不符合标准情况。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其他检测项目情况表 
四、比较试验总评结果 综合各项检测项目结果,此次比较试验采买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具体评价见表7: 表7 30款样品综合评价结果 (同星级产品属于婴幼儿产品(A类)排名靠前,同一安全类别相同分数排名不分先后) 

备注: 1.总评权重:按照测试项目相对于儿童及婴幼儿的人身危害程度及体验感确定权重比例,其中绳带要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各占15%;pH值、甲醛含量、附件锐利性、附件抗拉强力各占10%;纤维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标识各占5%,价格占10%,综合评价满分为100分,各检测指标所占权重见表8。 表8 各检测项目权重一览表 
2.评价结果用“★”表示,“★”越多结果越好,同星级产品属于婴幼儿产品(A类)排名靠前。比较试验分级评价结果见表9。 表9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分级评价结果 
五、消费提示 消费者在选购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时,除了关注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等要素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查标识:要看产品及其包装上是否有完整的产品标识,包括产品使用说明(外挂牌)、耐久性标签(水洗唛),是否有中文标识,是否标明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以及产品所属的安全类别等,不同形式的标识内容应一致,且耐久性标签必须包含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此外,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 产品所属的安全类别分为A类、B类、C类,婴幼儿产品需满足A类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至少满足B类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至少满足C类技术要求,从安全类别的要求程度来判定,A类优于B类,B类优于C类。 2.看外观:打开包装检查产品是否有影响外观的表面疵点,在接缝处可用手拉一下检查缝线是否会脱散,扣子、衣带及装饰性的小附件等是否缝制牢固,纽扣或装饰性小附件是否有锐利尖端或锐利边缘等,衣服的金属附件有没有孩子可以摸到的毛刺,拉链的拉头是否不可脱卸,拉链是否光滑、无残损、咬合良好。检查一下衣服的绳带设计是否存在安全风险。贴身穿着的衣服,应选商标和水洗标缝在衣服外的产品,这样就不会因摩擦而刺激儿童皮肤,造成身体不适,帮助孩子挑选舒适的服装。 3.近距离闻气味:可以近距离闻一下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选购时需慎重。 4.面料选择的建议:儿童服装面料优选纤维素纤维,内衣类建议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强的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棉纤维。夏天的运动服,为了排汗性更好,可以选择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冬天的服装,为了保暖和防止静电,优先选择羊毛成分的服装,腈纶纤维容易静电也容易起球。贴身穿着的服装建议应以浅色、素色为宜。衣服购买后建议应先洗涤后再穿着,一方面可将一部分有害物质冲洗掉,另一方面也可将衣服在生产、运输、存放过程中的灰尘、脏污冲洗掉,以便放心穿着。 5.留凭证,善维权:在购买商品后的一段时间内,建议应尽量保存好有关该商品的所有凭证,包括:购买票据、产品吊牌等,其不仅可用于指导产品维护,还可以在出现质量问题、消费纠纷时作为重要的维权凭据。 想了解更多有关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规范和要求,请关注下文附件1《更多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知识小科普》 注: 1.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所购买的产品负责,不代表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结果仅供消费者选购产品参考,不构成对任何相关产品的推荐与宣传。 2.未经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书面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作为商业宣传。 附件: 1.更多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知识小科普 2.《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样品信息及测试结果汇总表》 附件1:更多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知识小科普 (一)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人体的活化作用改变DNA的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潜伏期长达20年。 (二)甲醛 含有甲醛的用品,在人体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还可诱发癌症,对人体十分有害。 (三)附件抗拉强力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附件是指附着在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上起到连接、装饰、说明作用的小部件,包括钮扣、粘合扣、拉链头、流苏、蝴蝶结等。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婴幼儿产品上,不宜使用≤3mm的附件,可能被婴幼儿抓起咬住的各类附件抗拉强力要符合以下要求:附件最大尺寸>6mm,抗拉强力≥70N;附件最大尺寸3mm~6mm,抗拉强力≥50N。 (四)附件锐利性 附件是指附着在服装上起到连接、装饰、说明作用的小部件,包括钮扣、粘合扣、拉链头、流苏、蝴蝶结等。为了美观,在款式设计时候往往会加入小附件,一旦这些附件与服装分离,可能会给婴童带来危害,特别是年龄在三岁及三岁以下的。婴童可能把服装附件放入嘴里、鼻子、耳朵,造成危险。在吮吸、吞咽小附件时,易产生呕吐事故,造成吸入性呕吐或窒息等其它严重伤害。婴童纺织品的附件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或锐利边缘则容易割伤婴童,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4.4.2明确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所用附件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 (五)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主要功能是软化PVC塑料,增强其柔韧性,是目前性能最好也是最廉价的增塑剂,它广泛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服装鞋帽等产品中。目前被各国禁用限用的主要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对各种化学试剂更加敏感,出于安全考虑,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中A类产品的邻苯二甲酸酯(DINP、DIDP、DNOP、DEHP、DBP、BBP)≤0.1%。 (六)重金属含量 铅、镉等都属于危害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物质。根据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婴幼儿产品中重金属总含量指标:铅应不大于90mg/kg,镉应不大于100mg/kg。 重金属超标的危害主要是儿童对重金属的耐受力相对成人来说更弱,而且服装是儿童经常穿着并且一般会长期穿着的产品,一旦超标的重金属借由与儿童皮肤接触的机会被人体吸收后则会倾向于积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大脑中。重金属的毒性能够破坏或减弱智力和中枢神经功能,降低能量水平,破坏血液组成,伤害肺、肾、肝或其他器官,长期暴露于重金属中可能导致肌肉的新陈代谢放慢等,此种情况对儿童影响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高的吸收能力。 附件2:《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样品信息及测试结果汇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