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国网福州供电:可靠供电 撑起乡村“致富伞”

来源:国网福建电力 作者:陈蒸 陈德钧 发布时间:2023-04-25 08:57:15    分享到:

4月21日一大早,在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云龙村的红托竹荪智慧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基地负责人叶大宝则忙着清点、装车。

  “订单要排队,产品日产日销、供不应求!”看到上门走访的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叶大宝高兴地说道。

image

  当天,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市场部、琅岐供电所工作人员一行来到基地,了解基地的用电需求,并对供电线路进行特巡,确保生产旺季基地生产的用电无忧。

  据悉,该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口感脆爽、味道鲜美,被誉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鲜品红托竹荪一斤的采购价可达100多元,是妥妥的“致富伞”。

  叶大宝在云龙村长大,曾辗转多地做服装生意,2020年春节后返乡创业。起初他在云龙村流转了300多亩地,露天栽培红托竹荪,没想到即将收获时受台风天气影响农田被淹,两三百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既然看天吃饭难,那就打造智慧化大棚,实现智慧生产。”说干就干,2020年10月叶大宝在琅岐镇成立福建好鲜荪农业科技公司,流转百亩土地投建100个智慧大棚,这是福州市首个红托竹荪智慧生产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其中一期41个大棚于2022年10月建成投用,二期项目计划年内建成。项目完工后,将带动农户种植红托竹荪6000多亩,年产值将达1.8亿元,从而做大做强红托竹荪这一特色产业,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通过智慧大棚,目前基地已实现红托竹荪的全年不间断种植。而天天和红托竹荪打交道,叶大宝也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有了自己的管理心得:“红托竹荪对温度、湿度、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我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精准控制,稳定的电力供应就非常关键。”

image

  为了满足基地的用电需求,2022年7月,叶大宝投资新建一台630千伏安专用变和相应的配电房,并申请了施工用电。为了确保基础第一时间用上电,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项目经理提前对接用户,组织多专业开展联合勘察,同步启动用户专变配套的外线工程建设,从而有效缩短了接电时间。在完成用户的配套外线工程建设后,根据《马尾区用电容量1250千伏安及以下企业外线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2022年12月份,国网福州供电公司立即着手帮助企业准备资料,向马尾区工信局申请了相应的26.7万元政府补助资金。

  “你们不仅服务周到高效,还帮我节省了一大笔投资,真是太感谢了。有了稳定的供电,我的智慧大棚可以全年不间断栽培红托竹荪了。”叶大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基地一期41个大棚年产红托竹荪约16.4万斤,产值达164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今年3月,首批红托竹荪还未上市便被预订一空,产量供不应求。

  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让叶大宝对基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年他开始试水预制菜,并研发了竹荪鸡汤、竹荪芙蓉汤等预制菜产品,构建起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陈蒸 陈德钧)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