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职工蔡江河被评为“国网工匠”。 ![]()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1995年,蔡江河成为了一名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面对高山、高空、高压的危险工作环境,他毫不畏惧,苦练技艺。严寒酷暑时,他凌空练习,一次次在电场弧光之间磨炼技能;夜深人静时,他伏案疾书,一次次翻阅带电作业理论书籍;现场检修时,每次刚下铁塔,就立刻追着师父请教、复盘,密密麻麻记录写满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短短3年,他就从变电运维专业的“门外汉”蜕变为输电带电专业的“主力军”。 2008年1月,除夕将近,持续的冰冻天气,造成三明地区大面积受灾、停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接到应急抢险的命令后,他立即赶赴重灾区泰宁县大田乡,投入到立杆架线、加固杆塔的抢修中,作业环境极其恶劣,冰冷的雪水湿透了他的手套,长满冻疮的双手早已失去知觉,但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除夕前通上电、让大田乡的人过个安心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努力下,在除夕当天下午4点为大田乡成功送电。 多年来,他一共参加了200余次电力保障工作。既是平凡的劳动者,也是不惧艰险的勇士。对于他来说,让万家灯火常明不停电才是最好的服务。 难点是创新的起点 带电更换绝缘子需要将近百斤重的绝缘子从地面起吊、挂接、复位插销。以往开展这类工作,都需要一名电工通过绝缘平梯,穿着厚重的屏蔽服进入电场,用手直接操作,给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带来负担。为此,蔡江河开发设计了一个小工具,塔上一位员工只需一根操作杆就能完成全部工作,相比于之前等电位的工作方法,时间足足缩短了一倍。仅仅是操作杆前端工具的小创新,却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针对干字型耐张塔中相进出电场过程中存在组合间隙不足,普通绝缘梯难以满足带电作业需要的大难题上。蔡江河与创新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在生活中处处着眼收集想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改进,采用上部绝缘蜈蚣梯和下部绝缘平梯的巧妙组合设计,最终研制出了一套绝缘折叠蜈蚣梯。这套工具的出现,完美符合了重量轻、易操作、安全距离大的作业要求,有效提高了干字型耐张塔中相等电位作业的安全系数和作业效率,创造了实际的社会效益。 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参与完成创新项目2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获得地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38项。 以身作则助力团队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蔡江河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开展技术技能传、帮、带。在班组,他是好师父、好班长,帮带班组3名2021年新员工全部获评国网公司优秀学员,帮带1名青年员工获评2021年国网福建电力技能竞赛第一名,带领班组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输电运检中心,他是创新导师,组织新老员工开展问题研讨,创新攻关,2019年,蔡江河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福建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国网福建电力技能培训中心,他是兼职培训师,开展课程开发,协助技能培训中心完成省级带电作业培训基地认证,参与带电作业培训授课、技能鉴定20余期。 今年8月,蔡江河带领刚毕业的新员工一起研究防雨型带电作业承力工具。新员工们说,蔡师傅碰到技术难题,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一遍遍调参数、做试验,经常忘了吃饭和下班。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激励了他们,也坚定了他们探索带电作业技术的决心。蔡江河带出了技术水平高超、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也在不断培养新苗。力争教出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工匠。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在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工作28年,49岁的蔡江河依旧奋战在带电作业生产科研第一线,以工匠之心书写对职业的热爱。(王剑 蒋俊杰 邓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