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 急 提 醒 ! 莆田南日部分海域发现有毒赤潮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发期,过去因赤潮导致的贝类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还不了解赤潮以及赤潮危害的小伙伴们速速往下看。 大多数贝类营养丰富、鲜美可口,但有时贝类会含有贝类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当海水里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赤潮时,生长在相应海域的贝类所含毒素可能会迅速增加,造成贝类毒化。 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通常在内脏中的含量较高,常规的烹调加工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肚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特别提醒 消费者 不采购、食用赤潮污染海域的鲍鱼、黄瓜鱼、鲈鱼、红鱼、黑鲷、真鲷及贝类等海产品。 加工新鲜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最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尽量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食用贝类后如出现疑似中毒表现,要尽快就医;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海洋与渔业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食品生产、经营者 禁止采购、销售、加工来自有毒赤潮区域鲍鱼、黄瓜鱼、鲈鱼、红鱼、黑鲷、真鲷及贝类等海产品。 注意海洋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加工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餐饮业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用贝类中毒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海洋与渔业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近期小心提防赤潮沿海水域的贝类等海鲜食品。 小伙伴们想查询赤潮预警信息,可登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官网。 网址 http://hyyyj.fujia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