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福建电科院25条防灾示范线路打造配网立体防灾体系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郭清梅 王健 韩纪层 发布时间:2020-12-28 09:08:47    分享到:

  福建消费网-福建新消费讯   12月22日,为应对长时间雨雪冰冻天气给电网带来的威胁,国网福建电科院依托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开展电网覆冰情况在线监测和灾害应急管控工作,为配网线路覆冰治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2019年以来,为助力国网福建电力提质增效,推动新时代“双满意”工程,国网福建电科院以“防雷、防风、防污、防涝、防冰”配网五防为目标,积极打造全省配电网立体防灾减灾体系。截至目前,已先后应用配网“五防”技术成果,在全省落地实施了25条防灾示范线路,其中,13条线路在2020年全省落雷个数比增21.6%的情况下,跳闸率下降32.9%;位于近海的5条线路在经历连续两年的污秽季,始终保持零跳闸记录。


片区服务+柔性团队 打造防灾支撑矩阵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配电网每年遭受台风、雷害、暴雨洪涝、山区覆冰、沿海腐蚀等五种自然灾害,给配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2019年,国网福建电科院启动“三合一”片区经理服务工作机制,成立11支片区服务经理团队,深入九地市供电公司、国网福建检修公司和水口集团公司收集生产一线难点、痛点问题,发现收集上来的130条诉求件,有32%以上都跟五种灾害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国网福建电科院与中国电科院交流沿海架空线路污闪治理技术方案

  随后,该院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先后深入38个县公司,开展了137场次、97个故障现场的穿透式分析,发现在一些相对典型的运行环境里,“风、雷、污、冰、涝”五种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配网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福建是典型的‘三高三强’(高温、高湿、高盐密,强风、强雨、强雷电)气候环境,一些配网线路长年在比较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运行,目前通用物料在这种环境下不耐受,导致一线运维人员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工作量大增。”国网福建电科院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王健说:“所以要转变思路,不能再按照常规技术手段和惯性思维开出‘诊疗药方’。”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结合全省风区、雷区、污区、冰区图等的绘制,电科院确定了“10千伏配网高故障线路技术治理”、“配网接续金具可靠性专项提升”、“近海架空线路防污防腐专项治理”和“35千伏架空线路防雷专项提升”等9项“三合一”片区经理服务工作机制院控重点项目,并相继在惠安、东山和福清等地建设5条防污试点线路,在南安、莆田和福鼎等地建设6条防风试点线路,在安溪、大田和闽侯等地建设14条防雷试点线路。


  “我们成立了9支多专业跨部们柔性攻关团队进行协同攻坚,就要啃别人啃不掉的硬骨头。”王健介绍说:“所以把目光都聚焦在问题最严重的县公司,比如优先选择位于E级严重污秽区的线路,或者基本风速大于40米/秒地区的线路,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很多线路不是单一的某一类设备的问题,而是包含设计、建设、施工和运维抢修等环节的系统性问题,是一些长年积攒无法攻克的顽疾。”


三线联动+五环管控 构建立体防灾体系


  既然是多年无法攻克的顽疾,肯定不是普通的棘手。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省—地—县”各环节协同攻关的优势,聚合力形成配电网防灾减灾“一盘棋”


  国网福建电科院以片区服务院控重点项目为主体,以“生产重大关切+重点专题攻关”相结合为导向,采用多专业协同的团队作战方式,与国网福建电力设备部、地市公司、县级公司建立起“省地县”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并形成“方案研究、试验论证、产品试制、示范应用、成果推广”的五环管控工作流程。

国网福建电科院技术人员在绝缘子和导线上涂覆高岭土模拟污秽状态

  该院根据2017-2018年编制完成的包含防风、防雷、防冰、防污和防涝的《10千伏配电网“五防”差异化设计指导手册》,建立起全省配电网防灾差异化技术标准体系。在具体防灾策略上,2019年以来,该院在原来“差异式防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为“差异式+精准化”防雷,将原有“优先选用避雷器”改变为“首选提升绝缘水平+重合闸配合”;将原来的“常规式防污”改进为“成套化+系统化”防污,进一步解决线路、绝缘子和金具的选型难问题,提出用复合材料固定线夹来代替传统绑扎线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在固杆加塔“系统性防风”的基础上,以解决断杆问题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多维度+细节性”防风,创新研发了28套标准化水泥杆,优化了与窄基塔的排列组合方式,使线路防风能力提升到在13级台风下不发生断杆,同时针对隐蔽的杆塔基础,开展了快抢快建的杆塔基础研制。


  除了示范工程建立,国网福建电科院还完善健全配网防灾差异化技术体系,编制6方面技术标准,形成了15项典型设计应用方案,构筑了覆盖“立项、设计、施工、运维、监督”的全过程的“立体化、系统化、标准化”保障体系,构建“三变三化”的立体防灾体系。


  “在这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自主研制了复合材料套筒基础、固定线夹、防污防腐型绝缘导线和装配式窄基塔基础等12种防灾装备。”国网福建电科院电源中心主任林德源介绍说:“其中10项设备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由电源中心自主研发的人工模拟强风及沿海环境下架空绝缘导线破坏试验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申请试验平台国际专利,具备同时模拟强风、污秽和腐蚀的能力。”


提质增效+为民服务 提升防灾治理成效


  先来算一笔经济账,比如位于强雷区的一条8公里的10千伏线路应用团队的防雷建设方案,地市供电公司只需要花5.3万元,就能减少39%的投资,其最大的效益还是变大量运维为少量运维,运维费用减少了82%,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

国网福建电科院创新提出的套餐化防雷方案在安溪县供电公司10千伏上尧线试点应用

  “人民电业为人民”,防灾示范工程的落地,最直接的作用是减少了停电,其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比如示范工程之一的惠安县供电公司10千伏围垦线,其本身架设在海堤上,直面海风的侵袭,主要给附近的12个石材加工厂供电。


  通过采访该地石材厂负责人得知,往年冬春污秽季会发生污闪跳闸5次以上,但自从去年改造后再也没停过电了,石材厂的正常工作再也没有被扰乱过,生产量比往年增加26%,其收益也比往年增加了13%。


  处于微地形的南安市供电公司10千伏高远线(铭西线)同杆双回线路,每年台风季过后,都会有杆塔发生倾倒情况,但自从复合套筒基础配合复合电杆应用后,倾倒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供电所运维人员再也不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抢建,也有时间去思考运维改进提升措施。


  下一步,国网福建电科院将做好该防灾机制的进一步推广,同时在前期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开展区域性示范区建设;同时整合单灾种的治理经验,形成“五合一”的综合防灾治理方案,将配网防灾技术打造成靓丽的创新应用典范。(郭清梅 王健 韩纪层)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